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政策研究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新跃迁
更新时间:2024-04-29 09:18   作者:管理员   来源:郴州日报   文档类型:HTML

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新跃迁

□ 陈继雯 曾天雄

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构筑国家竞争的新优势、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新质生产力”概念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在构成要素、支撑载体、发展方式、增长路径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的新质生产力,从本质上说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最新态势。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认识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绿色创新之路,是理论和实践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一、绿色基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出场

绿色作为生命的象征和自然的原色,代表了一种长远性视域和可持续性视角,也指向了生产力在“新”和“质”的前进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创新命题,也是绿色命题。这种绿色是生产力在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以及技术突破的时代之选,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色调。

之所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首先在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新方向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绿色同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一道构成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在旧有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之上,新质生产力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追求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实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阶段性跃升。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绿色发展方向一致,特别是在推动低碳转型、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平衡方面相互协调和彼此支持。其次,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相匹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个领域修补和调试,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最后,新质生产力释放的新动能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势头互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内在要求,实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也得以激发出超越性动能,成为现代化生产力的最新标识。

二、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变革

提起绿色,不光意味着良好的生态、友好的环境,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绿色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关键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驱动和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从而为生产力的质优释放更多活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在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中不断推进的。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历次的技术突破和生产解放不断证实了人类社会进程的基本规律。而恩格斯告诫我们,不可沉溺于人类对自然界征服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或者放弃传统生产力,而是借助技术整合促使其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质生产力的低碳选择和绿色转型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条破解资本与自然力关系难题的生态文明之路。

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转型也是在协调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上所作的积极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不但揭示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也蕴含了经济与生态的互融意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谋划发展,寻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空间。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在国家层面建成了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全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生态红利加快释放,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三、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乐章

绿色发展作为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极具潜力的方向之一,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进程。生产力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并且充当了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积极和最具变革性的要素。新质生产力的跃迁,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新型实践,也标志着人类文明向前推进的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阶段,通过绿色技术的创新变革、绿色经济的优化布局、顶层设计的制度效能,共同谱写生态文明与生产力发展的和谐乐章,迎接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未来。

首先,以创新技术为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加快形成在绿色能源、绿色算力、绿色材料等方面的引领力,培育特色产业更多绿色增长点,站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阵地。生产力的先进在于质的飞跃。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其强大推力和支撑,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绿色成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实质性变革。

其次,以绿色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支撑,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抢占经济社会发展高地。新质生产力的主旋律之一在于绿色基调下的生态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推动循环型经济发展,鼓励环保型消费,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共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增效。

最后,以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和制度安排,实现向“新”而行、向“质”而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三者环环相扣、互为依存,是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如果把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比作一场美妙的交响乐演奏,那么创新技术如同是乐队主唱,在绿色低碳经济的舞台上扮演引领旋律的重要角色,而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无疑是负责整体协调的指挥家,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核心统筹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和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布局。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跃迁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结合相关规划指导、财政税收扶持等手段,调动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经济政策组合措施,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环境治理增添更多新动能,助力未来赢得更多战略主动。

(作者分别系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2008-2018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16657号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云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