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乡土民俗 > 正文
广庄村曹姓上厅屋残缺古联考证记
更新时间:2022-11-24 15:39   作者:管理员   来源:郴州日报   文档类型:HTML

广庄村曹姓上厅屋残缺古联考证记

□ 朱珉辉

临武县香花镇广坪行政村广庄自然村曹姓上厅屋外墙有两副用墨汁书在石灰上的古代对联,因风雨剥蚀而部分字迹模糊甚至缺失(以下缺字部分用“〇”表示)。老族谱没有记载,新族谱无法录入。村民们在辨认争论无果的情况下,委托临武县退休干部曹石财先生邀我于8月28日赴现场考证。

正面大门两边的对联是:

绩著关中推第一;

才高邺下〇无双。

当地村民推断下联的缺字是“世”。从字义看,这种推断是合理的。但是从词性看,则不合“词性相同”的对仗联律,因为名词“世”对不起上联同位置的动词“推”。再说广庄村这副对联是化用曹姓祠堂通用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很明显,缺字应该是动词“羡”才能对得起动词“推”。

离大门远些并拐了九十度弯的侧面墙上有一副每边十一字的对联:

天地鍾靈,肇啟聖傳縈上蔡;

善堂樹德,〇䋲〇匠〇高〇。

上联的“天地”是并列结构,与下联偏正结构的“善堂”在语法上对不起。而且曹姓宗祠有副通用联是: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若依这副曹姓通用联推敲,广庄曹姓祖厅联的上联首字应该是“大”而不是“天”。这样,偏正结构的“大地”就可以对上偏正结构的“善堂”了。

下联首字上部两点较清楚,但下部模糊,村民们推断是“善”。如果是“善”,“善堂”的词义是慈善机构,这显然不是祠堂的功能。虽然曹姓有“积善堂”的堂号,但比“善堂”多了一个“积”字,词意有区别。若是“华堂”,词义为“华丽的堂”,可指殿堂、有一定规模的建筑以及一般家庭的正屋大厅。再说曹姓祠堂通用联下联的首字也是“华”。“华”字的繁体书法中有上部两点的写法,整体也很相似。可见,下联可能是“华堂”而不是“善堂”开头。按照古迹修旧如旧的原则,我只能将疑问提出来供村民参考。

下联缺失的第五字,我推断为“克”。克字虽然多义多词性,但在这里作能愿动词“能够”解比作“攻克”解要讲得通些。“绳”虽然也多义多词性,但在这里作“按照、看齐”或“继承”解要讲得通些。例如:绳其祖武(见《诗经·大雅·下武》),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绩)。

第七个缺字,我推断是“宗”。“宗匠”指造诣高深、成果卓著、为众人所崇仰的巨匠,可以对上联同位置的“圣传”(代代相传的教导);另见成语“宗匠陶钧”(比喻培养人才)。

第九个缺字,我推断是“累”。累字虽然多音多义,但是这里作“累积”解,是上声(四纸)属仄,与上联同位置的平声“萦”(萦绕)对得较好。

第十一个缺字,争议较大。村民们有的推断是“高平”的“平”,有的推断是“高陈”的“陈”。我推断是“高阳”的“阳”,理由有三点。一是字虽因为石灰剥蚀而不完整,但依稀可辨左耳旁的遗迹,平字无左耳旁可先排除。二是陈字虽有左耳旁,但资料显示“高陈”只是一个村,曹植的封地是陈郡,辖包括上联最后两字的“上蔡”等12个县;陈郡虽然后来撤销了,但上蔡至今仍是县,不可能比上蔡高一级的陈郡会缩变成一个村。再说,诸侯王的封地不可能只有一个村大,很多诸侯国就是现在的县,例如邹县就是古代的邹国,而高阳至今仍是一个县。况且没有史料证明“高陈”就是“陈郡”或“高陈”是一个县。从联律的角度来看,下联用一个村名去对上联的一个县名也显得头重脚轻。三是曹姓虽来源众多,但《史记》说其起自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据《史记·十·楚世家》记载:“高阳生……,陆生子六人……五曰曹姓……”《寰宇记》卷1开封府雍丘县:“高阳城在县西南二十九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

最后,村民们统一认识,赞同了我的观点。

回到郴州后,我心里仍在琢磨那个“天”字。觉得上面那一横短得过分,是否并不是一横,而是书法将一撇的上头用笔太重而墨汁向两边延伸浸染,再加上稍下一点的墨迹随石灰脱落,使得撇头像一横了,从而站在地面仰望就像个“天”字。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再次去当地考证,站在高些的角度并举高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我将照片局部放大一看,果然如此!

村民们尽管接受了我关于“天地”是“大地”的结论,但是对下联的首字究竟是“善”还是“華”仍然有争议,要我请一名书法家来现场一起考证。我便邀请懂得书法的郴州市楹联学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郴州联苑》副主编何跃清先生于9月14日第三次来到广庄自然村。何先生爬上人字梯,靠近下联首字仔细端详辨别,发现此字上面为左右呼应点划,下部有一长横非常显著,而长横下面为一中横,明显不是“善字”下面的“口”字,由此断定为是繁体行书的“華”字。而第九个缺字从墙壁上的石灰痕迹清晰可辨为“累”字。

对于下联,我认为第五字为“克”,第七字为“宗”,第十一字为“阳”,但终究缺乏笔迹学的证据支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08-2018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16657号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云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