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乡土民俗 > 正文
西河永兴段走笔
更新时间:2022-09-18 17:55   作者:段飞鹏   来源:   文档类型:HTML

西河永兴段走笔

万年西河,千年炊烟。西河贯穿郴州东西,它滋润郴州人口最密集两区、两县;它孕育田土最肥沃、物产最丰饶、风光最旖旎、民俗最多样、历史最悠久的大美郴州。千年裕后街从西河而来,昆曲由西河传唱至郴江,“二佛”“九仙”由西河通往昆仑,徐霞客摆渡翠江、西河,写下郴州“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千古绝唱,开国大将黄克诚从西河奔向井冈山……

西河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乡愁,太多的红色记忆。

放眼长量,郴州乡村振兴从西河切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人文关怀,是历史传承,也是践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战略布局。

七月,随郴州市文联采风西河。夏日里行走西河永兴段,山青、水秀,天蓝、云低。西河蜿蜒,两侧有山有水、有藕有鱼、有果有蔬,有水田也有墨绿烟田。而龙王岭上俯瞰西河,村舍镶嵌两岸,鹭鸶翩翩起舞,绿油倾泻千里,荷莲随风摇曳,田园风光长卷尽收眼底。

树有根,水有源。郴州多山,千条溪流、万眼泉水归于西河。西河注入耒水,耒水汇入湘江,湘江流向洞庭湖,洞庭湖连通长江,长江奔流不息到大海。这是水流的姿态。

郴州西河风光带,市民休闲好去处。经年,西河流经区域,除了永兴夹口、滩头、塘门口段,从源头桂阳县大溪村到北湖区三合村,从苏仙区的兰王庙到永兴县的江夏村,我都沿游道步行过。有感于西河山水旖旎风光,曾写了篇《西河礼赞》散文,刊登于《郴州日报》文学副刊。

十年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西河流域一直是郴州农业产业、乡村文化示范主战场之一。在永兴松柏村,我专注于村史。松柏村,以前叫莫家洞。我想,以莫为村,村子里肯定有莫姓人。然而,偌大松柏村,如今竟无人姓莫。在百家姓氏中,莫姓占有一席之地;广西、广东、贵州、重庆、四川、海南,莫属大姓。莫家洞的莫姓人到哪里去了?村支书没说,村民说不清,还对我的疑惑感到奇怪。

松柏村人在这里生活了近七百年,村民知道江夏是怎么回事,也曾听祖辈说过,祖宗从湖北江夏来,自称郴州“江夏第一家”。在无公路、铁路的时代,除了驿道,水路四通八达,可以漂泊到任何地方。不知哪一年,在湖北一带生活的曹氏、黄氏、刘氏、夏侯氏等江夏人,先后由长江入洞庭湖,由洞庭湖转湘江,沿湘江进耒水,再由耒水塘门口逆流而上到西河。湘阴渡人、松柏人、油塘人、马田人等,以前统称江夏人。证明他们的故乡在湖北江夏,而不是说同宗、同族。至于江夏人到便江、塘门口、西河、扯渡桥、莫家洞、油塘……到底漂流了多久?经历了哪些磨难?为什么要选择在龙王岭下安居乐业?无人追问,也没有人说得清白。

其实,这不是问题的问题。百里西河,每一个古村都有它的故事。有些口口相传至今,有些在族谱里找得到三言两语记载,有些淹没于历史长河。水过流痕,流水不复,人间的故事西河水知道。

徐公子说,松柏村的莫氏人南下广东、海南,然后漂洋过海到爪哇岛去了。这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永兴不仅是红色热土,也是郴州著名的华侨之乡,华侨、华裔上万人。谁能保证以华裔为主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南太平洋岛国没有永兴人?他们的祖先说不定就是由西河塘门口泛舟过洞庭湖,然后沿长江抵达吴淞口,再漂洋过海到南洋的呢。

粒米成箩,滴水成河。西河由万千涓涓溪流汇成;小溪流由雨、雪、霜、露滋润草木;林木草丛吸收、沉浸、过滤风雪雨霜雾后溢出,或形成清泉、或汇成小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守护绿水青山的另一种解读,是保护好万物赖以生存的江、河、湖、海。每一滴水对于人类而言,都弥足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郴州“乡村振兴”从西河发端,永兴立足于西河抓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业、人文民俗发展,意味深长。

一行人访堡口村时,村支书在认真讲解村里修建“清廉公园”的故事,而我的心神却游离在扯渡桥。

扯渡、摆渡,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摆渡需要艄公,那是一门营生,湘、资、沅、澧四水和江浙水乡常见。扯渡,顾名思义,一叶扁舟或竹排放入河中,拉着连接河两岸的绳索抵达对岸。西河两岸村民过河早就不用“扯渡”了,晚清修建的青石拱桥——扯渡桥成了古迹。古桥之上钩沉烟雨过往,“扯渡”过河肯定有说不完的故事。除了人间烟火、婚丧嫁娶、进京赶考、千里追梦,说不定还有一段“妹妹要过河,那个来推我嘛”的爱情故事呢。只是时间久远,无人知晓主人翁是谁了。

西河故事一箩筐,三天三夜说不完。北湖区的《北湖夜话》,永兴县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永兴县资料本》,大部分收集的是西河沿村故事。

血脉可赓续,历史靠传承。西河流淌数万年,永兴西河沿岸百姓繁衍生息不过千年,却创造出无数人间奇迹,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能人志士。

因为这条河,灵动万千山水,滋润八方旅人,创造无限美好。如今,郴州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集结号已经吹响。永兴西河乡村振兴,定位于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难能可贵,未来可期!


Copyright 2008-2025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2843号-1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日报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