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安仁的民俗风情,不得不提到春分。惊蛰一过便是春分时节。春分节前后三天,县内商货云集,人流如织,以传统的中草药交易为盛,每到此节日,安仁本地人家家忙得不亦乐乎的事情就是用草药炖猪脚。据史载,在1200多年前,安仁本地人就有在春分节后家家户户熬草药汤喝的习俗。 安仁的中草药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地貌奇特、气候适宜、百草皆药,自古流传着有关中华药王神农氏的美丽传说。每到春分时节,神农氏驾临安仁香草坪(今县城所在地)的南门洲上,教民农耕、通商易物、医治百病。民间流传着“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千古佳话。 安仁山多,丘陵多,遍布草药。相传炎帝在安仁采桑制药,教民耕种,他在安仁遍尝草药,误食了断肠草,命陨于香草坪。当众徒弟携上成千上万的药草赶至香草坪时,神农早已乘鹤归西。其时,正是春分时节,毛雨纷飞。神农归后,众弟子相约于次年神农的祭日――春分节,每人带药十味,到神农归去之地――安仁香草坪进行朝天祭祀,并在神农误尝断肠草处塑像建庙,以示纪念。又因弟子有远有近,便把祭祀日的“春分节”,改为前三天后三天。从此,安仁“赶分社”这一节日由祭祀神农,逐渐发展到药材交易的社日。 安仁本地人在赶春分的节日里熬煮草药炖猪脚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春分吃草药炖猪脚,为开春犁田做准备,已成为一个传统习俗。都说“吃碗草药炖猪脚,犁田莳田大飞脚”,“经常呷、年年呷、延年益寿”,它可以祛风湿、利关节、补肝肾,吃了草药炖猪脚好下田干农活。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腰不好、还头昏眼花,是后来吃上它后,身子骨健朗了、人也有精气了。每年赶分社到来之际,姥姥夹着蛇皮袋赶往药市,采集草药材,有九节兰、活血藤、箭骨风、石兰藤、土绵芪、黄杞子等近10种草药,回到家就开始忙活着草药炖猪脚的准备工作。猪脚最好是选前蹄,肉厚,肥瘦兼有,这肉经过草药的炖熬,肥而不腻,入口味甘,绵绵不绝,回味无穷。 姥姥将新鲜的猪脚用火钳烧烫、去毛,再用刀刨干净,并砍成小块备用,接着将草药的杂质洗净,然后用刀把它们砍成一寸长,用黄酒翻炒数分钟后用袋子装好备用。做草药炖猪脚时,先熬药,取适中分量草药材入水刚好盖住后熬两次,用猛火第一次熬1个小时左右,将药汤沥出后再添水熬第二次。之后将两次汤药倒在一起再熬,此时的大块猪脚也放入汤药里、加上黑豆、高梁、煮熟的土鸡蛋以及中药熟地、枸杞、当归等一起熬制3小时,肉烂、豆烂了即可食用。草药猪脚汤浓黑而余香、肉质肥而不腻,入口甘滋即溶,耐人寻味,让人静静地享受着味蕾带来的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