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历史沿革 > 正文
“711”的重启
更新时间:2023-11-07 15:25   作者:管理员   来源:郴州日报   文档类型:HTML

“711”的重启

        “711”时光小镇迎来客流高峰(陈哲君 摄)


        “矿一代”余开全老人和老伴在散步


        参观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711”时光小镇重启活动现场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红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从这一幅幅老照片中,大家可以触摸到七一一矿苦难与奋斗的历史,感受到七一一矿激情与拼搏的历史。”

……

10月17日,“711”重启的第99天,63岁的“易老师”再一次走进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当起义务讲解员。

“易老师”的全名叫易胜清,七一一矿的“矿二代”,生在矿里,长在矿里,工作和退休都在矿里。

2018年以来,退休后的易胜清对“711”倾注更多关注,前前后后采写关于七一一矿的历史文化故事160多篇。

“现在,矿区真的是大变样!”作为七一一矿的记录者,易胜清感慨而言:还是享了旅发大会的福!

“之前,破败不堪;现在,焕然一新。你说,矿工们满意不满意?”87岁的“矿一代”林德斌欣然而言。

办会兴城,旅发惠民。

今年以来,苏仙区以郴州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大力实施711片区提质改造项目,使七一一矿重现“工业风、神秘铀、中国红”的别样生机。

“711”的重启,是从破旧的工业矿区向怀旧的时光小镇的精彩蝶变。

历史的重启

7月11日,谐音“711”。

这一天,七一一矿俱乐部前,“711”时光小镇重启活动浓情上演。

“请按下手模!”

主持人话音刚落,音乐响起,40名“矿一代”或70多岁,或80多岁,或90多岁,精神抖擞走上舞台,庄重地刻下各自的手掌印迹。

那一刻,82岁的“矿一代”杨德财老人热泪盈眶。

1958年7月1日,16岁的杨德财从老家永州新田来到偏僻的郴县铀矿工作,在发电站当过学徒,搞过勘探,下过矿井,挖过坑道。

“那时候,任务重,条件差,生活苦。尽管如此,但我们什么都干。”

“用钢钎凿孔放炮、用土箕耙子出渣,我们就是这样挖矿的。”

昨天,仿佛就在杨德财老人的眼前。

那一刻,66岁的“矿二代”吴丽娟同样激动万分。

1974年,为了陪伴在七一一矿工作的父亲,17岁的吴丽娟毅然从上海来到七一一矿工作,一干就干了38年。

“作为‘矿二代’,我们亲历了七一一矿的艰难和困苦,更希望人们不要忘记‘711’。”吴丽娟说。

“剩下的除了破败还是破败,可曾经的辉煌呢?”在撰写《代号“711”》一书时,每次回到七一一矿,易老师的心就要痛一次。

“像‘矿一代’,大多年事已高,想把七一一矿的历史传承下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我们‘矿二代’,恰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更有责任、有义务让历史发扬光大。”易老师激情而言。

“711”,不只是一个代号,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核工业,国之大者。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决定发展核工业时,外国人一度认为中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

1955年 5月,为了找寻铀矿,中央地质部309队成立;

1956年2月,中央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组建10分队,进驻许家洞金银寨,探明铀工业储量;

1957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411-1工程为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工程;

1958年5月,411更名为湖南二矿,邓小平亲自批准建设湖南郴县铀矿;

1964年1月,湖南二矿更名为国营七一一矿;

……

七一一矿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铀矿,也是湖南省最大的铀矿,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作出了巨大贡献。

《代号“711”》写道:到1959年底,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相继汇聚到金银寨这个弹丸之地,七一一矿职工达3000多人。再后来,高峰时达三四万人。

“当时,由于是核军工保密单位,给家里写信都不能写七一一矿,先是写‘郴县351’,后来写‘郴县635’,再后写‘郴州市41’。”87岁的“矿一代”饶文斌老人说。

“711”的重启,打开了七一一矿这个“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尘封历史。

精神的重启

在“711”时光小镇重启活动现场,95岁的“矿一代”左思敬老人来了,却没有按手模。

“他在1958年来到矿里,论资排辈他最有资格,但他却没有按,而是让给其他老矿工。他们老一辈就是这样的,默默做事,无怨无悔。”周福海说。

周福海,苏仙区卜里坪街道茅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七一一矿的“矿二代”。

“我们父辈这批‘矿一代’,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真的就是这样。”“711”的重启,周福海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出来。

59岁“矿二代”龙郴湘同样被父辈们的创业精神所感动:“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以身许国。”

时代需要精神。

昔日的七一一矿,生产条件艰苦,作业环境恶劣,其中尤以钻探、爆破、钉道、出渣等四大工种最苦最累。

“钻探,干钻,钻完后嘴巴里、鼻子里全是灰尘。”

“在100多米的地下开采铀矿,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热了就往身上浇冷水。”

“当时的坑道作业条件十分恶劣,照明用的是电石灯,通风用的自然风,有的坑道只有1.5米高,进去后要弯着腰才能干活。”

……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一段段讲述的背后,是七一一矿人“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精神的再现。

精神需要发扬。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乘着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东风,苏仙区仅用9个月即完成711片区提质改造项目,新改建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游客接待和农产品展销中心、康养中心、旅游环道、时光广场等。

“没有冷气只有汗水,没有空调只有空间;不做办公室里的指挥家,要做现场调度的劳动者。”

苏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督战,看进度,查问题,现场调度,现场交办,督出“加速度”。

全体建设者“敢”字开路,决战决胜,把工地当住地,把雨天当晴天,有问题立马协调,有困难立马解决,确保了项目的稳定推进。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这就是精神。

711片区提质改造施工协调难度大,基础设施老旧,施工区域人车多,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我们始终以‘建功旅发、建功有我’的坚定信念,班子成员及中层骨干全部下沉一线,开启24小时倒班作业的抢工模式,有力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湖南建工相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相山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郭先杨说。

“穿上雨衣,就是晴天;打上电筒,就是白天。”回想抢工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相山公司副经理何新佳深有感触地说,全体施工人员真的是拧成苦干“一股绳”。

在施工最紧张阶段,相山公司项目施工负责人阳度每天早上5点要起床,每天要打上百通电话,嗓子嘶哑成为家常便饭。

“最愧疚的是,我家在湘潭,妻子怀有身孕,但当时实在事太多,前后我三个多月都没回过家。”阳度说着说着,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排除万难,不怕牺牲;战天斗地,敢拼敢成。试问,这不是精神的重启吗?

发展的重启

“我的籍贯是711。”

七一一矿,1994年闭矿,2004年破产,从此繁华不再,步入萧条。

矿还是那座矿,房还是那栋房,一切却在改变。

上午10时许,从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到时光广场,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他们追寻“711”的籍贯,穿越时光隧道,仿佛步入20世纪60年代的湘南铀矿小镇。

“以前嘛,来过很多次,很破败很冷清;现在嘛,有生机有活力。”71岁的游客黄南全边游边说。

“旅发大会之后,每天来这参观的有上千人。”七一一矿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一工作人员说。

“旅发大会举办至今,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批游客。”乘游客歇息之际,导游郭芳婷告诉记者。

改变,意味着发展。

苏仙区抢抓郴州举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的机遇,携手湖南电广传媒实施711时光小镇建设,秉承“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将七一一矿打造成为精美文旅小镇。

时光广场,88岁的“矿一代”余开泉老人推着轮椅,同为“矿一代”的87岁老伴冉丛书老人坐着轮椅,转悠着,很惬意。

“现在,广场绿化了,道路修好了,房屋翻新了,医院建好了,我们矿工好满意哟!”余开泉用重庆话说了起来。

在周福海看来,711片区提质改造项目既是文旅项目,又是民生工程。

“像矿里的好多老房子,建于20世纪70年代,一年年风吹雨淋,普遍破损、漏雨。还有一些老房子,没厨房没卫生间,给老人生活居住带来不便。”周福海说。

711片区提质改造以来,项目部对160栋房屋进行了修缮,建成4000余平方米的功勋林,铺装10000多平方米旅游环道,将4000多米管线下地。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余开泉老人激动地说。

七一一矿,芳华再绽。

临近中午,七一一矿招待所开始热闹起来。招待所已被市内一家餐饮企业打造为711大饭堂和温泉民宿,店长袁宝忙得不可开交。

“9月3日试营业至今,包厢天天满座,每天接待的游客达200多人。”袁宝说。

“711”的重启,让马伟文感受到了力量。

“记得2018年初回矿走走,矿区没了昔日的繁华和欢悦,看到破败的建筑和没有生机的矿区,慨叹世事无常的同时,萌生了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的想法。”马伟文说。

马伟文曾在七一一矿工作,也是矿里的女婿,对七一一矿有着特殊的情感。

2018年底,马伟文毅然回到七一一矿,开发铀辐射和安全科普课程,推出“地下核城”项目,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借此宣传推介七一一矿。

“七一一矿,可以用蝶变来形容,也为我们企业带来了重大利好。去年,‘地下核城’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今年1—10月,已接待游客达7万人次。”马伟文表示。

七一一矿,按下了发展的“快捷键”。

在苏仙区众多党员干部看来,这是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干成的事,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有力推动了711片区的发展,提升了片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七一一矿被唤醒了,因为怀揣着对“711”的无限敬意,因为怀揣着对“711”的深厚感情。

这是历史的重启,精神的重启、发展的重启!

Copyright 2008-2018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16657号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云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