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历史沿革 > 正文
三塘乡简志
更新时间:2018-10-22 09:55   作者:管理员   来源:永兴县政府   文档类型:HTML

三塘乡简志

三塘乡

三塘乡因境内有“大塘、鲁塘、小尾塘”三口塘而得名。是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乡。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三塘乡地处永兴县西北部,东接悦来镇,南连油麻乡,西毗桂阳县青兰乡,北邻耒阳市长坪乡,与郴州市雷坪有色金属矿接壤。总面积49平方公里,占永兴县土地总面积的3.95%。人民政府驻地六合墟。距永兴县城60公里。

建置沿革

三塘乡,明代属金陵乡平陵里,清代主属金陵乡三都,南端杂居右二都。民国为悦油乡西部。新中国成立后为第再区西部。1958年,为五星公社西部。1961年,调整为三塘公社。1964年,并入油麻公社,1980年,恢复三塘公社,1984年,改制为三塘乡至今。

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1年,境域废6个保建立7个乡,即为株树乡(溪尾)、长湖乡、草冲乡(玉兰)、石鼓乡(上青、小尾)、三塘乡(大路、竹溪、北岸)、浪石乡(浪石、玲冢)、下青乡。1958年改制为5个生产大队,1961年调为11个大队,1982年续调至18个大队。1984年,辖区改制为18个行政村,2002年调为11个村。截至2014年,三塘多行政区划为竹溪、北岸、玉兰、大路、上青、下青、小尾、浪石、徐家、长湖、溪尾11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辖区属县内西部温和少雨多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5 0C,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境内河道属县内便江水系三级支流,下何家河自西向东穿中境。境域西部低山为主,东部丘岗平原相间。地层以石炭系测水组煤层为主,北部插有泥盆系陆海过渡沉积。土壤以灰岩风化物为主体,细分西部灰岩黄红壤,东部灰岩红壤和红色石灰土,植被以油茶、松树为优势,森林覆盖率50.7%,水土流失面50%,属强度侵蚀。

自然资源  境内地下矿藏有铜、锡、铅、锌、铁等,其中储量铜79259吨,锡31819吨,锌15776吨,铁2800万吨,成立湖南省高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上青村新兴多金属铜矿,位于上青村,矿区面积37平方公里,年开采量30万吨。

人口民族

清末民间时期,战乱饥馑频蘩,人口聚散盛衰无常。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安定,境内出现人口生育高峰。至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辖区总人口12075人。1964年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境内再次出现生育高峰,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三塘公社人口为18196人。20世纪80年代后,严格实施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乡总人口为24317人。2014年年末,辖区总人口259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3人。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境域经济传统主产粮食、茶油、烟叶、红薯。产业结构单一,是全县经济贫困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和有色金属开采业,是全县重点烤烟基地。2002年,在黄克诚大将诞生百周年之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马三公路水泥路面。2014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为3.1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42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425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依次为26.19:36.6: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6740无。与1984年相比,在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8 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1.2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4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10096元。

农业

种植业  三塘传统农业素以种植水稻、红薯、烤烟、蔬菜为主。清初,战乱连年,农民流徙频繁,三塘乡田土缺人耕种,农业凋敝;新中国建立后,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础建设,不断改革耕作制度(改单季为双季),引进和推广良种,生产条件明显改观,1961年,三塘开始试种烤烟。多数自产自销,当年仅收购0.2吨。1965年扩大种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1974年烟叶收购量上升到13.64吨。1978年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2000年三塘乡与湖南隆平种业有

限公司签订制种合同,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00万元,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指导生产。2014年,全乡杂交制种面积达106.7公顷,制种产值300万元。到是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859公顷,年产粮食4082吨,蔬菜种植面积102公顷,蔬菜产量2557吨;烤烟种植面积87.5公顷。种植业增加值4951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58.8%。

林业  境内传统林业素以经营油茶为主。1949年前,林地归私人所有。1958年林地收归为集体所有。1963年根据中央政策,山林权固定在生产队。1975-1976年,县内开展森林普查,境内林地5286公顷,其中有林地2433公顷,活立木蓄积5.66万立方米。1978年,县政府鼓舞农民植树造林,消灭荒山,至2004年,26年间累计造林3260公顷。其中经济林1600公顷。2014年全乡林地5587公顷,年产荼油2.8吨,活立木蓄积6000立方米,楠

竹18900根,森林覆盖率64.74%,林业增加值968万元,r气农业增加值的11.5%。

养殖业  清代,境内畜牧业已成为农户家庭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年,境内有村民零星养羊,因不适应本地高温气候特征而死亡。民国25年(1936).三塘下青村开始用杉树枝在河里布置卵巢,采集鱼卵,置于鱼池孵化繁殖成功。1952年,政府提倡多养耕牛牲畜,家家喂猪积肥。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玉兰、小尾等村相继兴起鱼塘养鱼。2006年,投资15万元兴建浪石养猪场,年出栏420余头生猪。2012年,发展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19个,出栏生猪2.3万头,实现产值2100万元。2014年发展规模生猪养殖场达26个,生猪饲养量20000头,年末存栏量10000头,出栏10000头,养殖业增加值2501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9.7%。

劳务输出  境内传统副业以就地手工编织业为主。1966年开始出现少数亦工亦农进城抓收入。随着1984年社、队改乡、村新体制运行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部分到马田、复和等乡镇小煤矿从事采掘,20世纪90年代,青壮男女劳力南下打工。至2014年,全镇有5460名农村劳力外出或进城务工,主要集中在广州,中山和深圳,占总劳动力人数的25.9%。

工业

建筑业  1956年农业社将农村泥木匠组建专业队,承包乡村小型砖混建筑工程。1984年后,一批联营和个体建筑队相继扩大,组建三塘乡建筑工程公司,随着工程数量增加和人员的培洲,建筑水平不断提高。1 998年三塘建筑公司,增加30万元机械设备,新增产值300万元。至2014年,全乡建筑业增加值4380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38%。

加工制造业  1954年,成立三塘乡铁木社,有职工11人,1962年发展到24人,次年产值达16400兀,加工铁制件4400件。1999年乡办有色冶炼厂,投资160万元,增加防尘设备。2000年乡办红薯酒厂和村办组酒厂,共投资38万元,新建厂房、设备,三塘红薯酒素有“将军酒”之称。

商贸服务业

商贸业  三塘乡经济底子薄,没有集市,只能到油麻乡赶墟。201 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0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35万元。2014年末,全乡商业网点增加到25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12万元。

旅游业  黄克诚故居位于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始建于清咸丰五年( 1855),1998年修复。修缮后的整个故居占地面积为1599平方米,其中故居主体建筑面积约250多平方米。是一栋较典型的湘南农家民居建筑。黄克诚故居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3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评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至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明清时期境内有高亭司通往桂阳、常宁的官道过境。1959年修通马油线,路面为泥沙碎石。1995年借马三公路建成通车的东风,乡、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先后修通油溪、竹溪、北岸、玉兰、三宝等通乡村公路。2002年在黄克诚大将诞辰100周年之际,拓宽三塘至下青水泥公路。至2011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年客运总量2万人次。80%以上实现通组水泥公路。至2014年,在实现通村公路的基础上,90%以上实现通组公路。全乡有大小货车30辆,中巴、面包客运车30辆,年货运量17.2万吨,客运量1691万人(次)。

邮政电信

邮政  民国时期,境内无邮政转递点,通过油麻墟和常宁白沙墟转送。2011年年末,有邮政网点1家,乡村通邮率100%。2014年,邮政全年进出各类邮件包裹10万件。

电信  20世纪50年代,境内通磁石电话。至70年代通话率100%。2011年有电信服务网点1家;移动电话用户3500户,用户普及率为70%。2014年,全乡有个人计算机1台。移动电话用户5670户,用户普及率90%。

供电供水

供电  1960年境内部分村由马田供电站供电,1972年,三塘乡公社兴建一批小电站,自行供电。后因资金困难,加之管理不善,最终废弃。1988年后,三塘主要由马田供电站供电,2006年后,由油麻变电站供电至今。至2014年,全乡供电覆盖率已达100%。

供水  辖区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民众饮水历来困难,主要靠井水。1978年,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激增,井水供不应求,全乡村组就地打井138口。2008年,全乡共投入10万元,修建水井6口,解决部分村民饮水。2013年,为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投资380万元,先后在徐家村、长湖村、溪尾村、玉兰村建设“蓄饮水工程”。2014年,投入32万元建设玉兰毛家、浪石下大岭、小尾六十担和下青村饮水工程。至是年底,全乡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水利建设

明清时期,境内有山塘300余口,因地势较高,一遇天旱,多为千塘。1957-1959年,县

内掀起第二次修建水库高潮。1958年,在三塘乡小尾声村修建小Ⅱ型长山水库,有效库容10.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8.8公顷;1959年,在玉兰村动工修建小I型马头江水库。总库容量20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r33.3公顷;1965年,在上青村修建小I型神鸡冲水库,库容125万方,灌溉面积达100公顷;2008年,投入175万元建设烟水配套工程。2010年,投入43万元建设15公里标准化灌溉水渠,完成21处基本山塘抢险保安工程。2014年,国家投入600万元对马头江水库进行清淤除险。投资320万元对神鸡冲水库除险安保。至年底,全乡拥有水库3座,山塘387口,总灌溉面积达603公顷。

村镇建设

民国时期,境内民房多为土坯房,部分为青砖房,一般聚族而居。新中国成立后,集中统一建房,多为砖木结构。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村生活不断提高,农房建设速度逐步加快,质量由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发展,规模由四逢三间、六逢无间向一厅数室的套闾转变。2012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决定,三塘乡把下青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计划投入5000万元,工程分两期完成。2013年,统筹资金3000万元,是年第一期工程启动。按照黄克诚故居提质改造项目“一心一轴一带三区”建设总规划(一心:黄克诚大将陈列室与旅游接待中心;一轴:南北纪念文化轴;一带:沙子江景观带;三区:纪念园片区、故居片区、生态农业观光片区)。至2014年,下青村项目建设已完成2600平方米闲置房拆迁、征地1.4公顷、房屋立面改造、村绿化亮化面积1.4公顷、沙子江风光带建设、1200米长路面硬化、2000平方米空地硬化。

社会事业

教育

明清时期,境内一些大的家族开办私塾和书院,嘉庆十九年( 1814)下青村黄氏宗族开办文

槐书院。黄克诚在此就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教育,1951年创办小学2所。此后,翻身的农民踊跃送子女上学,至1957年小学发展至7所。有学生913人。20世纪90年代,三塘乡掀起集资办学的热潮,投资200多万元兴建或改善办学条件。1995年,被授予教育明星乡镇。1999年3月5日,广州军区政治部到三塘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为316名贫困生捐赍助学。2005年9月,县政府在三塘举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给予免书本费,免学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首发仪式。2008年,全乡有中小学校11所,在校学生2248人。2014年投资130万元,建设乡中心小学第5教学楼,投资100万元完成北岸、上青、玉兰3所村小改造工程。全乡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7所。在校中小学生2454人,教职员工217人。幼儿园2所,入园幼儿325人,专职幼教师10人。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体育

文化  2002年5月19日,黄克诚故居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末,有综合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1个。有线电视用户520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30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5%。

体育  清代时期,境内民间自发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武术历来为境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之一。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县内流传少林洪拳,其四派之一的中桩拳在国民时期传人三塘境内。新中国建立后,境内习武之风仍盛。1995年,县内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乡民积极参加“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农民体育活动自此活跃。2014年年末,全乡3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

医疗卫生

清代,民间治病,主要依靠中医,一些中医师利用境内野生药材制成配方,为村民治病。人民公社化后,大队组建卫生所,配保健员。1970年,农村实行医疗合作制度,大队卫生所更名合作医疗站,医疗人员称“赤脚医生”。1980年后,合作社医疗解体,由乡村医生联办,改称村卫生所。2014年末,全乡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所,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所,专业卫生人员24人,平均每干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4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万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民国32年(1943),县邮政局代办保险,三塘乡极少数群众参保。1982年,开办家庭财户“两全”(保险、储蓄)保险及附加盗窃保险业务,定期三年或五年,具有保险和储蓄双重性质,以本金的利息收入为保费。县民政局积极配合,把救灾、救济、扶贫同保险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在较贫困的三塘乡办理无年期家庭财产“两全”统保,共承保1000户,收储金15000元。2006年,境内群众有参加各类商业保险、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及农村最低保障。2010年,投入100万元新建养老院。至2014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4户638人,支出38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184人,支出22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24人次,共支出4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25人,支出45万元。

特色地情

著名人物

黄庭芳( 1902-1927)三塘乡玉兰村人,1923年考入衡阳大同中学。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以湖南省农运特派员身份同永兴从事农运工作。同年组建了永兴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任书记。被选为永兴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耒阳被杀害。

黄平( 1910-1959)  三塘乡上青村人,1925年春,考入衡阳省立三师,1933年3月如

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黄平任中共永兴县工委书记。1947年,中共湘南工委成立,黄平任委员,1950年3月,黄平任中共永兴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代县长,5月任县长。1952年10月,调任湘南行署民政处处长。1954年4月,任中共宜章县委书记。7月,任中共郴州地委常委,郴州地区行署专员。1959年在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中,受到错误的批判斗争,被迫害致死。1979年,党组织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黄克诚( 1902-1986)三塘乡下青村人,1922年,考入衡阳省立三师,192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无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新中国初期,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新中国成立勋章。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务书记;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名优特产

红薯王酒  三塘盛产红薯,用红薯制成酒,是其传统工艺。红薯王酒素有“将军酒”之称,

因其色香味醇,深爱酒之迫捧,产品远销县内外。

名胜古迹

黄克诚故居  位于湖南省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是清代湘南青砖马头墙、砖木结构的典型民居。故居面阔三间,高两层,纵深二进。青砖马头墙内为木框架结构,中为门厅、雕花坎门、小天井、祖生堂、神龛和神龛厅的木板小房。总建筑面积为169.57平方米。2000年3月,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将黄克诚故居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县委、县政府又拨专款加以重修。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2002]1 1号文件公布黄克诚故居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晟供稿)

 

Copyright 2008-2025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2843号-1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日报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