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历史沿革 > 正文
樟树镇简志
更新时间:2018-10-22 09:55   作者:管理员   来源:永兴县政府   文档类型:HTML

樟树镇简志

樟树镇

樟树镇因驻地古时有樟树而得名。境内大曾是湘赣苏区耒(阳)永(兴)安(仁)中心县委驻地。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樟树镇地处永兴县东北部,东邻柏林镇,南连太和镇、金龟镇,西界耒阳市三都镇、枫泉乡,北接安仁县龙海镇,总面积97.5平方公里,占永兴县土地总面积的4.97%。镇人民政府驻地樟树墟,距永兴县城32公里。

建置沿革

清代,境属永兴乡,南为十三都,北为十四都。民国时期南属金安乡,北属洞义乡。1951年,境南属六区,境北属七区。1958年境南属先锋人民公社、境北属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人民公社调整体制规模,境南境北合并设立樟树公社。1966年,易名为前进公社。1980年,复称樟树公社。1984年,改制为樟树乡。2012年4月,撤乡建镇为樟树镇至今。

行政庆划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1年,境域废5个保建立11乡,即为树头乡(树头、小铺、厅头)、腾头乡(腾头、界江)、谭家乡(大岭)、石桥乡、樟树乡、天堂乡、上应乡、仙水桥乡(仙水、便冲)、坦泉乡、八角洞乡(天鹅塘、洋佳)、曹子芳乡(曹子芳、湖塘)。1958年改制为6个生产大队,1961年调为16个大队,1978隼续调为17个大队。1984年,辖区改制为17个行政村。1992年,成立樟树居委会。截至2014年,樟树镇行政区划为樟树1个社区和坦泉、洋佳、天鹅塘、曹子芳、湖塘、便冲、仙水、上应、天堂、樟树、大岭、石桥、树头、腾头、界江、小铺、厅头17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樟树镇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417毫米。全境地貌以丘陵为主,中部间有低山,周际间布岗地平原。毛坪河、欧西河自中向北汇洙水。土壤以板页岩红壤为主体,南北均穿插分布灰岩红壤,东北便冲一带点面砂岩红壤。植被优势林种油茶、杉、竹,森林覆盖率56.1%。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5.7%,属中等侵蚀。

自然资源 主要植物有96科685种,其中乔木树种64科468种。野生动物有狼、穿山甲、灰喜鹊、华南兔、中华秋沙鸭(过往)、娃娃鱼、猴面鹰等13种珍稀物种。野生植物有樟树、钟萼木2个珍稀物种,其中厅头村是县存2处钟萼木之一,最大树龄180年。境域各河流水质均为软水,适合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地下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其次是重碳酸钾,矿化度较低,利于作饮用水。矿产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种,总资源储量为33780.69万吨,地均占有矿产资源17.07万吨/每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樟树境域总人口数为1.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9.4%;城镇人口0.010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6%。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樟树镇总人口达3.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03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7%,乡村人口3.51万人,占总人数的99.1%。2014年末,樟树镇辖7600户,总人口35454人,人口出生率11.55‰,自然增长率6.65‰。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境域经济,传统主产稻谷、茶油、烤烟、煤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市场经济支配,本地效益好的地缘优势得到发挥,煤炭、冶炼、商贸、饮食等产业全面兴起。2012年建镇后.镇域综合实力得以有效提升。2014年,樟树镇按照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兴镇、科技兴业、创业富民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型色彩农业重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依次为19.20:45.25:35.55;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9元,同比增长11.2%,与1984年相比,在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9.67个百分点。

农业

种植业 境内传统农业素以种植水稻、烤烟、蔬菜等,1956年,县农业局推广水稻优良品种,用矮秆替代高秆,亩产提高35%。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下达后,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开荒种粮,社员热情高涨,是年豆类、苞谷、红薯获得丰收。1962年,政府提出充分利用地力一年实现三熟的设想,即稻一稻蚕豆(或马铃薯),试验证明可行。1978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组织农民不断改革耕作技术,引进和推广良种,实施科学种田,促进境内种檀业的发展。粮食单产达7.2吨/公顷。1990年,境内启动以厅头村为重点的湘南第一期农业开发,粮食单产上升到7.5吨/公顷。同时掀起种板栗、油茶等果树高潮,起步农业结构调整。至2014年,全镇有耕地面积1347公顷,其中水田1087公顷,林地6000公顷。年产粮食11745吨,蔬菜8400吨;年产冰糖橙3000吨。种植业增加值8239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9.17%,比1984年增长8.62倍。

林业 境内传统林业素以杉木、马尾松、油茶为主。196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创办樟树乡杨柳坪、神垅殿林场,种植杉木、马尾松200公顷。兴起油茶低改、楠竹开发等产业。2014年全镇林地6429公顷,年产茶油2.1吨,活立木蓄积350立方米,楠竹80000根,森林覆盖率62.38%,林业增加值176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0.5%,是1984年的3.1倍。

养殖业 境内畜牧业农户家庭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政府提倡多养耕牛牲畜,家家喂猪积肥。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樟树村新兴万头猪场、洋佳村宏博养殖场等推动全乡的规模化养殖,1988年,湖塘村村民黄丁国,立足于牛形垅库区立体开发,初步形成库内养鱼、山上种果、山下养猪、养鸭的综合立体开发格局。至2014年末,全镇出栏生猪7860头,牛32头,羊800头,出栏家禽1.2万羽,渔业出产总量21吨。

劳务输出 境内传统副业以就地手工编织业为主。1966年,开始出现少数亦工亦农进城抓收入的。随着1984年社、队改乡、村新体制运行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出现外出打工潮。至2014年全镇有4360名农村劳力外出或进城务工,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的17.1%。

工业

冶炼业 1958年,樟树镇有6人在县城创办冶炼厂,土法生产粗铅。进入21世纪,冶炼业已成为樟树镇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前樟树镇共有永兴铜镍责任有限公司、湖塘有色金属责任有限公司、李亚军冶炼厂、仙水村磊鑫有色冶炼厂等4家民营冶炼企业。至2014年,全镇冶炼增加值9202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3.3%。

燥炭业 明清时代,境内煤矿系自由小窑开采。1969年,樟树公社在仙水大队开办老鸦冲煤矿,1972年,开办大岭煤矿,1998年1月,县人民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整顿乡镇煤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各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所,进一步规范乡镇煤矿管理。是年,县属东风煤矿大岭工区全部资产转让给樟树乡人民政府。至2006年,集体、私营共开办煤矿200余家,2009年4月17日,大岭村青石壁煤矿炸药爆炸事故后,政府强化安全管理,整顿小煤窑,至2010年,全乡关闭非法小煤窑,整合剩下协作、杉山、狮型垅、横冲、樟树村、大岭、兴隆等6家煤矿煤炭开采量下降。至2014年,全镇煤炭增加值16113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40.8%。

加工制造业 清代境内传统工业基于铁、木、竹、棕手工作坊式。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传统加工手艺,初步建立了“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岭村宏发竹器加工厂产品远销省内外,便冲的草席、草垫远销安仁、耒阳、茶陵、炎陵等县市;樟树村水下、新屋的制砖,石桥村龙湾、龙铺的制瓦已成为邻近乡镇农家建筑材料的定点生产地;曹子芳村的石莰,界江、腾头、大岭的竹器加工久负盛名。至2014年,全镇加工制造业增加值8491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1.5%。

商贸服务业

商贸业 清代,境域设有树头下、仙水桥2墟。民国时期,坦泉坪开墟,耒阳、安仁等邻县邻乡人前来赶集,后因日寇入侵,集市贸易中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才恢复墟市。1951年,樟树集贸市场正式形成,每月逢二逢七日开墟,1996年,实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后,商业购销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界线,个体私营商业跃居主导地位。1998年,新建湖塘市场,2005年后,樟树供销超市、步步高超市等相继开业。至2014年,全镇商贸增加值15823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51%。

运输业1973年,县湘南客运公司开通首班永兴至樟树客车,1985年,县湘运集团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开通永兴至仙水桥班车。至2014年,全镇各类客运班车18辆,其中,樟树至永兴线路14辆,樟树至郴州线路4辆,运输业增加值8595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27.7%。

服务业 1981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驻地开设第一家私营旅馆(樟树旅社)。1995年,樟树商业街竣工,建成商业门面42间。1998年,本地私营业主曹华兴创办华兴酒楼。至2014年,境内农家餐饮、烧烤夜宵店、茶楼、美容美发、按摩、摄影照相、车辆出租、打字复印等服务业盛行。新增个体工商户163户,全镇各类商贸服务业达285家,从业人员已达4800人,服务业增加值6609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21.3%。

旅游业1988年,湖塘水库结合养鱼综合开发休闲旅游。20世纪90年代初期,境内开始重视旅游景点开发,对地处腾头村的侯憩仙坦泉村的坦洞观音寺等处进行修缮。2014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樟树镇打造万亩葵花园旅游基地,种植油葵面积247公顷,产值5000元以上,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共迎接省内外游客4万余人。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清代县内4条官道之一的西北大道,经境内厅头樟树、天堂、仙水桥、曹子芳等地,出县境,入安仁,通长沙。1958年,省道永安公路竣工后,于次年连通金茨公路,入境安福司,经由樟树、仙水桥,接口柏林茨冲出安仁县。1994年,乡成立养路工班。1998年,金茨公路樟树段15.7公里的路面,按国家三级水泥路标准全线铺设,同年,坦泉、洋佳、天禾塘,湖塘、界江、腾头、小浦等对村级公路进行扩修。至2002年,境内樟(树)茨(冲)、樟(树)大(岭)、樟(树)天(鹅塘)等10条公路全部竣工通车,总长56.5公里,2008年,兴起硬化通村公路热潮,共投入资金1180元,新修通村公路88.9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邮政电信

邮政 民国15年(1926)年,县政府筹建永兴县城乡通信总处,境内分设樟树下、树头下两处邮件投递点,设投递员2人,分南北两路每五天向各乡保投递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首次调整投递班次,全区设递投员2人,邮件隔两日到乡,1956年年初,根据上级关于“乡乡通电话、社社要通邮”的指示,试行农业生产合作社邮递员制度,邮递员报酬由农业社按同等劳动力记工分,省局给予适当补贴。1988年,境内邮件改用自行车邮路投递,全乡17个行政村,直投面100%。1997年正式成立樟树乡邮电支局。2014年年末,境域内设有邮政网点1家,乡村通邮率100%。

电信 1995年,全乡投入500万元,启动光缆传输和数字程控电话,到1996年年底,实现村村通电话的目标。1998年开通被叫用户接收机和模拟手机寻呼站,全乡共装程控屯话机498部。2014年,有电信服务网点1家,固定电话用户1100户,用户普及率为45%;移动电话用户1.75万户,用户普及率为99%。

供电饮水

供电 1980年,金樟供电线建成供电。1984年,全乡照明彻底告别煤油灯。1997年,兴建樟树供电站。1998年,推行农网改造。2000年,樟树建成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1条,10千伏线路6条,供电覆盖率达100%。

饮水 辖区民众饮水历来取自山泉水或井水。民国时期,全镇有水井24口。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公社管理委员会出资,将驻地原水井进行扩建并架设供水管道,为当地居民供水,1989年,实施饮水工程,2011年,筹资200余万元新建华兴自来水厂、樟树村、坦泉村、洋佳村等11处人畜饮水工程。至2014年年底,全镇共解决26142人饮水问题。

水利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农田灌溉以山平塘蓄水为主。1954年,湖塘村首建境内第一座水库(老鼠车水库)。1957年后,境内掀起冬修水利高潮,相继兴建珠林塘、大瓦冲、鲫鱼塘、狮形龙、后岭脚、铁丝背、劳武、牛形垅、法科龙、双泉冲、桃李冲、红旗、红毛龙、麻冲、缸龙塘、腊树下16座水库。1995年,以牛形垅水库为灌溉枢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被省市立项,1997年冬,动工开发,1998年春,全面竣工,此项工程投入资金100万元,共加固整修渠道37处,计86公里。1998年,全镇共有蓄水工程179处,总蓄水量为780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067公顷;拥有引水主灌溉渠(浦江、洋佳)2条,总长80公里。至2014年年未,镇内维修加固水利设施83处,其中,除险加固水库9座,改造山塘30口,灌溉渠道40多处。

村镇建设

驻地 清末民国时期,区乡机构较小,没有下属单位,一般借用当地私房办公。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及下属机构多征用土改没收的私房办公。1953年后,区乡学校、卫生院、供销社、信用社、粮站、铁木社、企业办等相继兴办,服务性建筑设施逐年增多。1958年,人民公社垧建有办公楼、大礼堂。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成立樟树乡,政府为改善办公和住宿条件,新建了三栋二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和宿舍,医院、学校大为改观。2000年,乡政府启动城建规划,先后投入城镇建设资金2000万元,实施驻地城建项目7个。新建樟树镇小康示范村,建成住房30套;改造镇卫生院和镇中心小学危房;新建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的樟树汽车站;建成企业安监办公、职工住宅楼420平方米;搬迁灾民59户、安置216人;2010年底对镇区道路、排污系统进行提质改造。2014年,镇政府筹集投入5000万元,实施镇中心大市场搬迁工程。

村庄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境内农村建房加快。2012年,樟树建镇后,镇党委、政府狠抓规范农村建房,环境卫生整治,全面规范农村村民建房。截至2014年底,全镇拆除危房280幢,破旧房435幢,违章建房168间。清理各种垃圾堆400多处;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曹子芳村牛角元组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省道212边界群众文化交流广场,已全面完工。

社会事业

教育

明清代,私塾大部分设在寺庵。观音寺、黄纳仙、安子塘、黄氏祠堂都设有私塾馆。民国初期推行国民教育,开办天堂小学,前身为旧金安乡第十六保国民初级小学。1922年至1949年分别开办腾头小学、坦泉小学、洋佳小学、树头小学、湖塘小学、大岭小学、上应小学、曹子芳小学等。新中国建立后,全镇设有中小学19所。1955年,贯彻为工农开门办学方针,乡成立扫盲协会,大办冬学夜校扫盲。1958年,贯彻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开展多种形式办学。1968年,开办樟树中学。1992年,全乡掀起集资建校热潮,扩建各教学点,厅头村群众自筹创办民办中学。1993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16所中学小学,新建校舍面积27000余平方米,改造危房986平方米,荣获湖南省扫除文盲先进单位。中心小学、厅头、坦泉、曹子芳、湖塘、天堂等学校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获市级A级类学校的光荣称号。1996年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获国家“两基”先进乡镇。1998年“普图、普实”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至2014年隼末,全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346人,教师22人;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在校生3218人,教师3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等均为100%。

文化

清代,境域乡村盛行花鼓、花灯、皮影、木偶、小调、舞狮、耍龙灯等文体活动,演出一般在春节或平时婚丧、祭祀、祝庆中进行。1988年,成立樟树乡文化站,全乡有电影队3个,5000册图书室一个,18个民间业务锣鼓队活跃全乡山寨。1990年,樟树乡电影放映员李友湘荣获“全国十佳农村放映员”金翼奖。1998年,电影队受中央六部委表彰,拍摄电视剧《欢乐使者》。2004年樟树乡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事业,群众文化市场异常活跃,有电子游戏3家,旱冰场1家,卡拉OK(无人乐队)厅1家,图书音像营销点5个,桌球8家,皮影队1个。至2014年年末,境内共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3个、文化站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农家书屋18个、免费读书吧!个,有线电视用户1000余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体育

明清时期,武术为乡村普遍开展的体育活动之一。为健体、强身和自卫,一些宗族或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均设有武馆。花隆年间,天堂村曾有一人高中武举人。新中国成立后,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1984年,乡政府兴建篮球场,体育设施建设以乡驻地为中心,辐射各村。1989年,樟树乡篮球队在全县农民“丰收杯”篮球比赛中获第二名。1995年,荣获全县先进体育乡镇的光荣称号,2014年,樟树镇代表队在全县“福城五一”杯广场舞比赛中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同年末,全镇共有篮球场23个,其他体育场地和设备25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10515人,占常住人口的33%。

医疗卫生

清代,民间治病,主要依靠中医。民国时期,中医人数增加,行医方式除少数“坐堂”行医外,大部分是散居在农村的“走方郎中”。人民公社化后,前进公社所属大队全部建立卫生所,配备保健员、卫生员、接生员,担负辖区疾病及新法接生。1970年后,农村改革医疗制度,各大队卫生所更名合作医疗站,医务人员统称“赤脚医生”。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合作医疗解体。1995年,全乡初级卫生保健达到国家初审标准,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城镇居民医保参合人数6.2万人,参合率90%,全民卫生教育、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和初级卫生复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2007年,开始实施新农合制度。2014年年末,境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所,床位24张,医务工作人员26人,18个村级卫生室,乡村医生43名。

社会保障

清代民国时期,生老病死无任何社会保障。1983年,乡制模板厂首先试行劳保制度,职工因工负伤,工资照发,医疗费用由企业包干报销。职工年老、疾病、伤残、死亡、生育和失业时都可遵照有关政策法规,得到各种照顾。至21世纪初,镇区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全面加强。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帮困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2014年末,全镇最低生活保障户17数户,人数24人,支出8.6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8卢,人数1379人,支出160.53万元。有农村敬老院1所,农村“五保”供养183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00余人次,共支出18.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5人,支出112.67万元。

特色地情

历史人文

大岭游击区的建立 1934年4月,中共耒永安中心县委成立,同时成立中共永兴区委,曹盛佳任区委书记,组建湘南赤色游击队第三大队,活跃在耒阳、永兴、安仁三县边境,同年6月,耒永安中心县委和赤色游击三大队迁移至大岭,大岭成为中心县委的驻地以及赤色游击三大队休整、集训、后勤供应基地,开辟以樟树大岭为中心的永兴红色游击区,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的据点之一。此后,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湘南赤色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暂编第二大队,奔赴抗日前线。

著名人物 邓燮文( 1908-1928)樟树乡杨林村人,1923年春考入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后入长沙兑泽中学学习,1928年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是年3月中旬,被杀害于磊头墟。

风景名胜

侯憩仙 永兴名山侯憩仙(侯憩山),位于樟树镇西南部腾头自然村与耒阳市上架乡交界处,峰顶海拔553米,登临可览永兴、安仁、耒阳三县市。相传诸葛武侯平桂阳郡时,率兵驻此故名。明成化七年( 1471),邑人曹子华建殿于此。

仙水马氏官厅 樟树镇仙水村大屋组马氏官厅,是清代修职郎(正八品)、御林郎为办公和居住所建。以“官厅”为中心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2450余平方米,分正厅和侧厅,大小官厅15个,房屋330余间,24口天井。建筑檐饰、窗饰、吊栏装饰、石刻等丰富多样,山水人物花鸟雕刻栩栩如生。整栋建筑格局严谨,庄严气派,形制完备。

(马永平供稿)

Copyright 2008-2025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2843号-1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日报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