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田镇
马田镇因清初兵营在附近田中养马而得名。享有“油茶之乡”和“煤炭之乡”的美誉。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马田镇位于永兴县西北部。东接复和镇、南连高亭镇、西邻悦来镇、油麻乡,北界耒阳市公平镇、黄市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占永兴县土地总面积的5.1%。镇人民政府驻地马田镇和平路1号,距永兴县城34公里。
建置沿革
汉至唐代属金陵乡,明弘治年间属金陵里,清代主属一都,民国27年(1938)主属太平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属第四区,1958年为红旗公社北部,1961年调整分设马田矿区公社、和平公社。1984年分设马田镇、马田乡。1986年合并统称马田镇。2012年乡镇机构改革,仍保留马田镇建制至今。
行政庆划
新中国建立初的1951年,境域废11个保建立14个乡,即为桥兰乡(上桥)、洪岗乡(高仓、明星)、荷叶乡(江家)、忠和乡、石阵乡(寨下)、石坳乡、和平乡(和平、罗家)、罗尾乡、马田乡、井岗乡、九山乡(红星、蔬菜、塘前)、界牌乡(枣子、丹坪)、邝家乡(邝家、邱家)、水源乡(水源、杜家)。1958年,境内改制为7个生产大队,1961年调为20个大队,1969年高仓大队务为高仓和明星2个大队。1984年,辖区改制为21个行政村。1986年,成立荷叶塘居委会,1988年成立老马田居委会,1997年成立胡碑下居委会,2010年成立马矿、和平路社区。截至2014年,马田镇行政区划为马矿、老马田、荷叶塘、和平路、胡碑下5个社区和马田、井岗、蔬菜、高仓、上桥、明星、江家、忠和、寨下、石坳、和平、罗家、罗尾、红星、塘前、水源、杜家、邝家、邱家、丹坪、枣子21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马田镇域属温热雨丰偏旱。地处衡耒平原南端,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北部以丘陵地貌为主,南部岗地平原相间。境内最高峰位于东北边境神仙岭,海拔491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马田河出境处,海拔127.4米。境内有四条水系,桥南至罗塘水系、高仓至罗尾水系、邱家至九山水系、悦来至贺家水系,均注入九山河,供灌溉和工业用水。植被多见果木、油茶、杉木、松木、灌木、楠竹等品种,森林覆盖率为66.7%。
自然资源 境内主要为含煤地层。其中,丹坪村一带主要由灰岩、砂岩及白云岩组成。和平村一带有深灰、灰绿色泥灰岩、白灰岩及钙质泥灰岩组成。罗尾村主要有红色或紫色的沙泥岩。全镇无烟煤产量高,已探明产量为约1亿吨,居全县之首。其次富含丰富的锰矿,分布在高仓村。
人口民族
境域原居民为汉族。1952年统计,辖区总人口为24771人。随着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增长加快。至1982年,境域总人口为59831人。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18‰。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至2014年,全镇总人口为84081人,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7.42‰。与计划生育前的30年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39.76个千分点。总人口比新中国建立初增长2.39倍,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48人增至841人。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境内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传统主产稻谷、红薯、茶油、油桐、杉木、煤炭。民国25年( 1936),粤汉铁路通车,沿线煤窑增多,经贸商业活动频繁。“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兴办马田煤矿、农业机械厂、马田电池厂、马田大米加工厂等国营工业企业,组建手工业社,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好昀发展基础。20世纪60年代,马田成为永兴西部的区域中心。至198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017.15万元。农、工、商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依次为35.51%:45.2%:19.29%,工业略占优势,农业比重偏高。财政收入46.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43元。1980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马田人民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镇政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筹资逾亿元,兴建马田大市场,商贸发展带动运输业、个体工商业发展,尤其是煤炭产业已成为该镇支柱产业。至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9亿元。其中农、工、商三产业比重依次为12.47:50.33:37.2。财政收入842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26486元。与1984年相比,农业所占比重下降23.04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5.13个百分点,商业比重上升17.91个百分点。
农业
种植业 镇内传统农业素以种植水稻、红薯、蔬菜等为主。1953年和平乡罗家村罗煦瑶试种双季稻0.1公顷获得成功。197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460公顷,粮食总产量为12740吨。1997年,农业综合开友和丘岗山地开发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丘岗开发面积202公顷,粮食总产量上升为16100吨。2000年,全镇建立冰糖橙生产基地,种植面积53公顷,罗尾村试种优质草莓2公顷、南方苹果2公顷。2007年,水源村刘烈彪等人投资600多万元组建省级示范合作社神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134公顷冰糖橙种植基地。扶持壮大罗尾村13公顷葡萄种植、丹坪村6公顷黄花菜种植、明星村4公顷金银花种植、红星村4公顷葡萄种植、枣子村3公顷葡萄种植等基地。至2014年,全镇有耕地面积1422公顷,年产粮食13399吨,油料1091吨,蔬菜23233吨。
林业 马田镇素有“油茶之乡”美誉。新中国建立后,镇内油茶生产发展较快。1954年,枣子村建立全县第一个油茶生产合作社;1955年,省委书记万达到永兴县考察油茶生产。1957年,枣子村农业社垦复油茶过千亩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社。1 958年枣子社女共产党员李林花组织妇女突击队为油茶生产做贡献,赴京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被誉为“油茶妈妈”。1959年,枣子大队团支书廖思田赴京出席全国“青年突击手”会议,会议期间,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组织南方13个省(区)青年团代表乘专列到枣子大队实地参观学习油茶生产。1974年,永兴县在马田枣子大队建立油茶科学研究所。是年9月,全国15个省区油茶科技协作会和湖南省油茶科技会同时在永兴县召开,现场参观枣子大队油茶生产。1976年,永兴被列入全省30个10万亩油茶林基地县之一。1978年,枣子大队支书邝丁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90年代,马田油茶生产接受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实施大面积更新改造。1995年,完成油茶低改林改造326公顷。2007年,枣子、高仓、寨下、石坳、忠和等村组建农业合作社,垦复油茶林670公顷、新建苗圃70公顷、楠竹8公顷。2014年,全镇林地油茶林面积4489公顷,年产油茶1.1吨,活立木蓄积112立方米。
养殖业 清代,境内畜牧业已成为农户家庭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农力耕,犁田多用黄牛或水牛,并养犬、羊、猪、鸡、鹅、鸭等。1952年政府提倡多养年养猪。1983年,县粮食局在马田镇内兴办小型饲料加工厂。1993年,丹坪村邓忠平投资9万元兴办养狗场,饲养100只鸡、100只鸭、20头猪,年获利7万多元。2010年,马田村刘芬亮、井岗村李勇英等,相继建设养猪场,年出栏合计2万头。2014年全镇出栏生猪3.5万头,出笼家禽32.1万羽,畜牧业增加值7419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4%。
工业
煤炭业 清末,境内开始煤炭开采。民国25年( 1936)粤汉铁路通车后,沿线煤窑增多。1953年元月,湘南行署接管益民、利民、两利、益众等4个小煤窑组成国营马田煤矿,设计生产能力51万吨。是年8月,由省工业湘南煤矿局接管,被列为全省重点煤矿。1958年,在马田镇红星(九三)村新建一对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00吨的矿井,命名红星煤矿。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1977年,郴州地区调集3000多名民工在马田等国营煤矿进行煤炭大会战。1983年4月县政府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发展小煤窑的几条规定的通知》后,马田镇把兴办煤矿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主攻方向。1984年,共兴办煤矿148家,产煤20万吨。1989年,境内煤矿形成以地方国营煤矿为依托,镇办煤矿为主体的产此格局,2000年10月,省属马田煤矿改为白沙煤电集团马田煤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制管理。是年,政府强化安全管理,整顿和关停小煤窑。至2014年,全镇仅有省属国营马田煤矿及集资个体煤矿5家,煤炭总产量30万吨(马田煤矿除外)。
铸造业 明末清初时,马田镇一刘姓农民假装哑巴,到新田县出产鼎锅的金村做杂工,暗中偷学铸鼎技术,三年后回乡自己开炉铸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永兴乡土志>载,“马田铸鼎系刘姓家传。闻名已久。产品销湘南各县及粤桂两省。但鼎盖由湘潭铸造,前有讼案判结”,故有“马田鼎锅湘潭盖”之说。1949年,马田鼎锅年产量12000只。1954年,县政府投资1万元,铸鼎业主33股集资1万元,成立公私合营马田鼎锅厂,产鼎锅3.5万只。1955年开始生产鼎锅盖。到1957年鼎锅产量增加到6.2万只。1958年,马田鼎锅厂并人马田镇“八一”钢铁厂,停产鼎锅。1961年恢复生产。1965年,马田镇铸鼎社更名为马田铸鼎厂,是年产鼎锅6.05万只。1981年,省轻工业厅拨款50万元扩建马田铸鼎厂,更名为马田民族鼎锅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铝制品及电热炊具的大量使用,鼎锅生产急转直下。1982年仅生产1.5万只,1985年转产机械铸件。至2014年,全镇冶炼增加值达18365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4.72%。
加工制造业 1952年11月,生民煤矿在马田火车站附近开办矿工电池厂,为省内最早电池厂家之一。1955年,迁址马田镇和平路。1956年转为国营,产电池12.4万只。1959年6月,归地区管理。1960年改名马田电池厂,交县管理。1961年8月,郴州地区将电池厂收回,改名郴州地区电池厂。1962年,生产电池49.53万只。1964年4月,迁址郴州下湄桥。9月,与郴州地区矿灯厂、五金机械厂合并。1965年5月,电池厂仍搬回马田。1972年10月,再度下放归县管理。1975年,建成一条R20型电池生产线。1970-1979年,平均年产电池370.40万只,1980年,更名县电池厂。1981年,经郴州地区同意,改名郴州电池厂。1982年全省千电池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熊猫牌电池名列第二。1985-1988年,自筹、贷款60万元,先后引进整体锌简工艺和Rbc电池生产线,年产千电池2500万只。1988年,产品型号有熊猫、猎犬、新星和狼牌等9种,存干电池行业质量评比中,获全国第四名,全省第一名,并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其他加工业 1956年马田服装厂成立,生产的女上衣获郴州地区服装质量评比第二名。。1957年相继成立马田大米厂、马田农具厂。马田农具厂试制成功胶轮车、滚珠轴承、挖山器等新产品,被评为湖南省技术革新先进单位,获得机械工业部奖励。1959年郴州地区轻工局存马田兴建榨油厂,后更名为马田油脂化工厂。1962年马田枣子、丹坪大队开始使用榨油机。1981年,马田镇针织厂开办,年产服装3万件,产品有纺羊毛衫、尼龙衫。1982年,马田寨下村村民刘承平组织腐竹联合加工厂,由最初2个村发展到6个乡980户。1983年,腐竹质量获湖南省社队企业局“优等产品”证书。产品畅销郴州、衡阳等5个地区,10多个县,生产腐竹21.6吨,豆油17.4吨,实现利润35.21万元。是年4月,成立马田食品厂。至2014年,全镇加工制造业增加值25480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0.42%。
建筑业 1968年,成立马田镇建筑队。1976年,马田煤矿服务大队首批生产水泥枕木。1977年,马田煤矿红砖厂试产矸石获得成功。1978年马田煤矿服务太队预制场生产水泥构件。1984年马田兴办机砖厂。2002年马田建筑队并入湘阴渡建筑公司。至2014年,全镇建安建材企业增加值15423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6.4%,是1984年的12.36倍。
商贸服务
商贸业 清朝初期,即有马田墟市场。民国时期,粤汉铁路、长广公路通车后,马田墟成为全县主要物质集散地。1951年冬建立马田供销社。1978年,成立湖南省盐业公司马田墟支公司。是年,集市全面开放,有商贸网点1137个,成为县内第一大墟场。1986年,投资340万元,兴建马田墟农贸市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1989年元月正式开业,是湘南最大的综合市场之一。2002年镇政府投入1.5亿元将马田市场改建为马田商贸城。至2014年,全镇拥有各类商业网点3600余个,商贸增加值54587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59.2%,是1984年的26.24倍。
饮食服务业 清代,境内饮食店、摊点设于马田墟场。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即有饮食店、茶社。1954年,马田墟设立县委招待所(后改为县第二招待所)。1956年,马田墟设立照相馆。1984年,马田印刷厂开办。1989年全镇有饮食服务网点106家,从业人员369人,营业额60万元。1992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商业的饮食、服务企业转体有职工个人承包经营。20世纪90年代,境内茶楼、夜宵、美容、按摩、擦鞋等服务业门类盛兴。至2014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11354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12.31%。
运输业 1955年,广州铁路局在马田组建铁路装卸作业班,下设5个作业组。1956年,成立马田搬运服务社。1958年,设立马田汽车站。1965年冬,马田公社从郴州地区汽修厂购买1辆报废汽车,经修理后使用,成为全县第一辆乡镇汽车。1975年,县运输公司在马田筹建县汽车维修厂,厂房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976年,更名为县汽车修配厂,1981年,县运输市场管理站在马田设立分站。1988年,县运输公司下设马田搬运队。2012年,马田镇开设公交车,新建招呼站100处、开通公交线路14条,运营车辆34台,覆盖周边6个乡镇、90个村居、受益群众达20万人。至2014年,全镇运输业增加值26273万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28.49%。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公路 唐贞观年间(627 - 649年),从京城长安向南辐射的驿道经马田入韶州(今韶关)。民国14年(1925)10月,长广公路由衡郴公路工程处筹建,民国17年(1928)12月通车。民国33年( 1944)被炸毁。民国35年(1946),衡宜工程处修复通车。1959年,修通马田至复和的公路。1981年长广公路统编为国道107线,1984-1988年,国家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将该公路改造成二级标准路面,2002年12月,京珠高速公路修成通车,北从马田镇明星村进入,境内8.045公里,途中在忠和村设有互通口1处。2012年,马田镇政府筹资1000万元,对107国道马田大道1.3公里路段进行提质改造。截至2014年,境内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总长10公里,马雷线、马洋线、马三等6条县乡道,总长113公里。通村公路26条223公里。
铁路 民国18年(1929),粤汉铁路线由株韶工程局测量施工,北从马田墟枣子入境,南至油市镇鲁塘坳出境。民国24年( 1935)11月竣工通车。1950年增设了马田墟站。1966年增设枣子会让站。1985年撤销枣子站,改设1853所。1987年9月,境内复线通车。在马田镇罗尾村新建马田墟客运站,原京广线马田墟客运站改为货运站。1989年马田火车站停车538次、553次、8431次、8432次、2542次客车。客运量2.76万,货运量9.33万吨。2006年12月,武广高铁修成通车,北从丹坪村入境,途径邱家、邝家、塘前、水源村。境内煤炭专用铁路线有马田墟至马田煤矿筛煤厂的马筛线,全长3.3公里。马田墟新火车站至永红煤矿的马富线,全长5.3公里。马田煤矿为连接各工区,逐步修筑有25公里轻便铁路。境内有枣子、马田等2处铁路桥梁。
汽车站 1958年,县汽车站下设马田汽车站。1991年10月,因107国道马田段改道,原位于马田镇区和平路中段的马田汽车站迁至马田农贸市场南侧。投资600万元,总面积10656平方米。1992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日发班车155台次,日发送旅客3100入次。
邮政电信
邮政 民国11年(1922),县邮局在马田设有代办所、信柜。民国15年(1926),境内农村开始通邮。1954年,县城至马田墟开通委办汽车邮路一条。2014年,镇内有邮政网点4家,乡村通邮率100%。
电信 民国23年(1934),架设耒阳途经马田至永兴长话线路1条。1954年,在永兴至高亭司电话杆路上加挂长途电话线一条,沟通永兴至衡阳(途径马田)之通信。1956年,马田电报业务支局利用农话线路开班有线话传电报业务,直对永兴、郴州报房发报。1960年,马田公社和平大队安装20门总机,通话率达100%。1992年,架设30杆程公里的10芯光缆,与长途光缆接口,程控电话在马田镇开通。1994年7月马田建成一频点无线寻呼基站2处,12月开通自动寻呼台,采用微机自动寻呼为用户服务。1996年,开通二频点无线寻呼基站。是年建成数字移动电话基站。1998年,建成永兴至马田的同步传输网络和发射基站。1999年,建成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基站。2002年,中国联通建立移动通信电话基站。至2014年末,有通信服务网点19家,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用户普及率力99%。
供电给排水
供电 1950年,境内建成高、低压输电网络。1956年,建立马田煤矿变电站,容量11200千伏安。1960年建立马田供电站,供电涵盖马田等五个乡镇,供电量达502.2万千瓦小时。1995年,新建马田变电站,建设35千伏线路(回)1条,10千伏线路(回)9条。1996年,新建35千瓦的湘阴变电站至马田变电站线路1条。2002年全镇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入户率100%。
给排水 辖区居民饮水历来取自河水或井水。民国时期,各村均有水井。水源村存袁家桥板塘两处温泉。1991年,镇政府投入200余万元,在水源村开采地下泉水,建镇自来水厂一座,管网总长度34.6公里,设计规模为日供水量7000吨。2002年,镇政府自来水厂进行改扩建,日供水量增至12000吨。2008年12月,马田镇投资100多万元,为丹坪村建设自来水,解决丹坪村几百年来饮水难问题。2012年,镇政府投入2000余万元,建好镇区供水管网,架通至明星、高仓、邱家、邝家、红星、井岗、和平、罗尾、枣子、上桥等村自来水主管网,解决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2014年,镇政府投资40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1个和截污管网19.2公里,日处理污水6500吨。
水利建设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境内有山平塘多口。民国32年(1943),利用国民义务劳动,逐年兴修塘坝。1953-1955年,全县掀起第一次兴修水利高潮。马田镇修建小龙谭、上仙塘水库,1957-1959年,全县掀起第二次兴修水利高潮,马田镇先后新建工农利、东塘、雷塘、四季塘、泥背冲、八斤塘水库。1965年,马田镇寨下村陈排水库建成。1976年,新建牛子冲水库。1997-2002年,对小龙塘、陈排等水库进行标准化改造。2014年末,全镇拥有水库10座,山塘973口,灌溉面积1140公顷。
村镇建设
驻地 新中国建立后,即设有马田镇。1956年撤区并乡保留马田镇建制,政府驻地在今和平路老派出所。1960年,政府驻地搬至今和平路马田老印刷厂。1980年冬,政府驻地搬至今井岗村小康街安监站。1984年,县建设委员会对马田镇进行总体规划,将107国道改道并拓宽为22米,新建可容纳30000人以上的集贸市场及马田招待所、马田镇政府办公大楼、马田火车站。是年政府驻地搬至现址。1992年8月,马田镇建设恿体规划进行修编。1997年,马田镇建好一条长250米、宽66米,建设面积18121平方米的小康街。1999年,县规划部门完成马田镇井岗村村庄建设规划。是年修建将军街、六合街、双龙街等。2008年,镇政府投入1000万元,完成车站路、步行街、工农街、兴隆街、和平路、解放路、跃进路、建新路等道路硬化及整修。2011年,镇政府投入200余万元,完成《马田镇总体规划和详规(2012-2030年)》、《马田镇景观规划》、《马田镇村镇布局规划》、《马田镇村庄总体规划》的编制。2013年,镇政府投入1000余万元修建井岗村休闲广场、马田村广场,镇区面积由1978年的0.8平方公里扩增到4平方公里。嗣后又建好和平商贸区、雅逸华府、京华大厦、和谐大厦、企业大厦、国土大厦、锦绣华庭、兴隆花园、金山宾馆等一批精品小区,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村庄 明清时期,境内聚族而居,形成井岗李家、邝家、高仓王家,马田刘家等较大村落。村中有祠堂、学堂。1958年“大跃进”中,大办公共食堂,社员集中居住,分散的农房长期闲置或被拆除。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房建设速度逐步加快,质量有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笈展,规模由四逢三间、六逢五间向一厅数室的套间转化,住房、厨房、浴室、卫生间及猪圈、杂屋等逐步形成整体配套。1978年,井岗村在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前提下,全村统一规划,旧村改造,将农房由下而上建在两个山头上。1979年后全村有60户建新房,造价260余万元;有34户改建了住房,造价180余万元,村前有简易公路通向马田墟,村有小学、卫生所、1998年,部分行政村盖起村综合楼和村民文化室。1999年,部分农民开始按规划部门编制的村庄规划建房。21世纪以来,完成了26个村居道路硬化工程,搞好了马田村、井岗村、高仓村、邱家村、寨下村、邝家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建了罗家村龙塘下及井岗村八贤庄等安置工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12年,相继有水源、寨下、高仓等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江家、蔬菜、井岗、石坳、罗尾等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教育 清代,境内即设私塾,有刘姓义学、李姓义学、邝姓义学等6所。清末义学先后改为民立或族立国民小学堂。民国17年(1928),设立小学1所。民国37年( 1948)小学教育发展进入高峰。新中国建立后,县政府接管原有学校(包括私立小学)。1980年,在马田创建永兴县第八中学。1984隼,实行县、镇、村三级办学和县、镇两级管理,马田镇除把价值50多万元的政府办公楼拨充为马田二中校舍外,又先后拨款36万元,新建马田一中、二中教学楼。罗家村党支部发动群众集资20万元,拆除旧公祠校舍危房,新建钢筋水泥结构校舍2400平方米,操场2200平方米,建成一所标准化的中心小学。1993年,马田一中、二中因满足不了“普九”的需要,镇政府筹集资金240万元兴建马田第三中学,1995年投入使用。1996年,井岗村自筹资金28万元建起新井岗村小学教学大楼。2001年教育体制实行重大改革,三个中学合并为一所中学,设一部、二部、三部,2007 2011年,马田镇引导民间资金6000万元,先后创办京华学校、童星学校、七彩虹幼儿园等民办学校。2012 2014年对马田、井岗等16所村小全部进行改造维修。至2014年末,全镇有中学1所,30个教学班,教职工190人,在校学生1825人;村级小学18所,108个教学班,有教职工185人,在校学生48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等均为100%。
科技 民国31年(1942),县农业推广所在马口等地共设立5个推广区,推广繁殖良种、防治病害等农业技术。20世纪50年代开始,县林业科技工作者开始对马田镇中苞红球等油茶良种进行研究。1954年,马田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年,马田农具厂试制成功胶轮车、滚珠轴承、挖山器等新产品,被评为湖南省技术改革先进单位,获国家机械工业部奖励。1974年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在马田镇创建,有实验山地3公顷,先后在马田镇枣子、丹坪、高仓等三个村建立实验基地10公顷。是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雨林研究所集中12个省的油茶良种在此做区域对比实验。选出油茶良种“永兴中苞红球”与“油麻大果”。1978年,马田公社邝东主研究的紫云英旱土留种技术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是年马田煤矿成立科技办,其研究的固体硫酸矿灯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1982年,马田公社科协成立。是年马田煤矿无煤柱开采技术、喷锚支护技术分别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989年,兴建马田镇农科教中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990年,马田农技站参与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的项目。2000年,省农科院在马田开展科普讲座和展览。2014年末,全镇有各类科技人才56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8人,经营管理人才403人,技能人才236人,农村实用人才4861人。
文化体育
文化 马田镇历史悠久,舞狮子、耍龙灯等民间文艺活动源远流长。1953年,马田镇组建文化站。1954年马田镇建马田剧院,1958年后,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各大队均修建礼堂,内设舞台。是年,县新华书店在马田公社开设发行网点。1959年,县内第一个农村广播站――红旗(马田)人民公社广播站建立。1976年,县电影公司建设马田电影院,使用面积1039平方米。1983年11月,马田剧院集资建境内第一家电视录像放映队。1988年,马田煤矿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1989年,马田镇举行首届“爱我马田”艺术节活动,历时7天,有4000多人参加艺术游行,演出文艺节目105个,观众达28万人次。1993年,永兴县第一个农村有线电视站存马田建设成功,至年底已发展用户1500爹户。1994年,镇政府筹资80余万元建成金陵文化楼,内设舞厅、卡拉OK等。1995年镇文化站获得“全国百强文化站”的殊荣。1996年邝贤彪存马田镇创办个体金陵书店。1998年6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爱我马田”艺术节,参演文艺队16个。从2000年开始,马田镇连续举办六届“金陵杯”电视歌手大奖赛,2009年由市委宣传部、郴州电视台,郴州广播电台及县属有关单位联合马田镇组织开展“马田人话马田”活动。至2014年,境内有农家书屋24个、村级远程教育服务点21个、农村管乐队26个、腰鼓队20个、民乐队18个、舞蹈队8个。
体育 民国时期,境内体育活动开始兴起。1926年,共产党员李卜成从家中拿出500块光洋,与何宝臣等在马田寨下开班2堂武馆。新中国建立后,练拳习武主要是进行武术表演等。1972年井岗村武馆创新一套《少林十八拳》和一套《少林十八剑》,在郴州地区代表会上表演受到好评。1973年,代表地区参加湖南省武术表演赛,七旬老拳师李田即获拳术第三名,钢钗第五名。女青年李仓梅获拳术第四名。是年井岗村建立县内农村第一个水泥灯光球场。1974年,井岗村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单位。1989年.马田镇举办“爱我马田”运动会,有59个代表队412名运动员参加篮球、乒乓球等6个项目的比赛,观众达4万人次。1995年,马田镇举办第二届“爱我马田”大型运动会。是年,马田镇被国家体委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12- 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县乡镇杯篮球比赛一等奖。2014年年末,境内有体育场地30处,40%的村居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42860人,占常住人口的36%。
医疗卫生
民国时期,境内无卫生防疫机构,民国31年(1942),县政府设高亭司卫生所辖马田。1952年,在马田墟建立区卫生所。1958年,在马田卫生所和马田墟中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合并建成马田公社卫生院。1968年增添设备,扩建成马田地区医院。1984年,更名为马田中心卫生院,1986年,改为县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县第二人民医院筹资420万元购买县政府招待所,作为永兴县第二人民医院第二医疗部。2007年,马田镇引导民间资金2200万元,创办民营恒安医院、马田妇产医院。2014年末,境内有1所县级医院,2所民营医院,21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5所社区居委会卫生室,专业卫生人员达562人,平均每千入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
社会保障
清代民国时期,生老病死无任何社会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开展尊老爱幼,救济孤老残幼活动。1956年农业合作社后,对孤老残幼逐步实行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五保”。1995年马田镇建立邝家、和平村两所养老院,集中赡养孤寡老人36名。2011年,马田镇投资200余万元,新建马田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53人。2014年年末,全镇有敬老院3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0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36户,人数4689人,支出136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5户,人数1139人,支出116.39万元。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特色地情
历史人文
军事要略 黑山口是耒阳进入永兴的重要隘口。1928年4月,敌军南下,会剿湘南红色政权。为阻击敌人南下,尹子韶、张山川率赤色警卫团大部及江左农军数千人在黑山口设伏阻击,后因敌人改道未成功。民国33年( 1944)秋,国军九十九军到马田一带驻防,军部驻井岗村。1945年5月,黄平、尹称韶两次带领悦油乡抗日自卫中队在太平乡衡郴公路北端黑山口伏击日军车队。
著名人物 李卜成( 1903-1930)马田墟人。192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隼团。1927年,由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当选县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30年6月,担任湖北省互济会主席。同年9月,被抓入狱,英勇就义。
名优特产
马田豆腐 马田豆腐已成为永兴乃至郴州的一道特色佳肴。马田豆腐以豆子和石膏为主要原料,采用“石膏点豆腐”的南派技法加工而成。制作的豆腐以白、嫩、细、鲜、韧见长。马田豆腐的制作工艺薪火相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马田豆腐品种丰富,有鲜嫩的水豆腐、熏烤的黄金干豆腐、油炸的油豆腐、包馅的酿豆腐等。马田豆腐的烹调方法繁多,水豆腐焖雄鱼头、油炸酿豆腐、油焖白豆腐等是都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马田牛肉 年逢冬至,有吃传统美食“牛全席”的习俗,设牛肉、牛皮、牛脚、牛排、牛肠、牛肝、牛嘴巴、牛鼻子、牛尾巴、牛脑髓等十道菜,凡是“牛”身上能吃的几乎一应俱全,当地群众不但喜欢吃牛肉,家家户户还要买上十多斤牛肉,切成小块,用钢丝或藤绳悬挂于阳台风干,天气适宜约待半月时间,即风干做成名副其实的“冬至牛肉”,这牛肉既方便收藏,更是美味无穷,这成为马田镇美食招牌之一。
(曹振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