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首页
使用说明
您的位置:  党校首页 > 市情市策数据库 > 历史沿革 > 正文
柏林镇简志
更新时间:2018-10-22 09:55   作者:管理员   来源:永兴县政府   文档类型:HTML

柏林镇简志

柏林镇

柏林镇因驻地原地名“白泥塘”取谐音而得名。素有“冶炼之乡”“华侨之乡”等美誉,今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柏林镇位于永兴县北部。东毗龙形市乡,南邻太和镇,西靠樟树镇,北界安仁县龙海镇。总面积195.9平方公里,占永兴县土地总面积的9.91%。镇人民政府驻地柏林村,距永兴县城28.9公里。

建置沿革

汉至元代,境属便(永兴)县永兴乡。明弘治年间,主属永兴乡开道里。清代主属永兴乡十五都,南沿杂居十六都,西北端杂居十四都。民国27年(1938)废区建乡,境域北为洞义乡,南为柏和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并入第七区。1958年隶属红专公社。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分属2个公社,南为柏林公社,北为洞口公社。1969年因“文化革命”,柏林公社易名永丰公社;洞口公社易名前进公社1981复名柏林、洞口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镇建制,2社更名柏林乡、洞口乡。1986年柏林改乡为镇。2012年行政区划调整,柏林镇、洞口乡并为柏林镇至今。

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初的1951年,境域废10个保建立23个乡,即为龙王市乡(龙王市、金盆)、长乐乡、石门乡、枫坪乡,河头乡(口泉)、青路乡(青路、公平)、洞口乡(洞口、同心、朝阳)、新田乡(陈门、图府)、一甲乡(大洞、鹿呜)、高冲乡(东坪)、桃林乡(桃林、龙潭)、沙坪乡(大水)、杨树乡(杨树、九团)、虹桥乡、石桥乡(四联)、杨武乡、莲花乡(柏林、荷塘)马家乡(马桥)、高屋乡、山下乡(高山)、木陂乡(高岭)、二甲乡、杜泥乡。1958年改制为11个生产大队,1961年调为27个大队,1966年调为32个大队。1984年,辖区改制为32个行政村。1991年,成立柏林、洞口居委会。截至2014年,柏林镇行政区划为柏林、洞口2个社区和柏林、荷塘、九团、口泉、马桥、高山、高屋、高岭、二甲、杜泥、四联、虹桥、杨武、龙潭、桃林、金盆、枫坪、龙王市、长乐、石门、青路、公平、朝阳、杨树、洞口、同心、陈门、图府、大洞、东坪、大水、鹿鸣32个行政村。

自然环境与资源

自然环境 柏林镇气候温热雨丰偏旱。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东境图府河、中部小浪江、黄泥江均自南向北汇入永乐江,永乐江自东向西擦北界,全境土壤类型多样,以砂岩红壤为主,东北部和西南部插花板页岩红壤,北陲点布紫色土。植被多见油茶、杉木、松木、杂木、灌木、楠竹、杂竹等林,森林覆盖率为68.4%。

自然资源 矿产主要有煤,分布于高岭村;水泥用灰岩分布于金盆村;建筑用灰岩片石分布于枫坪、龙王市、金盆等村;河砂分布于境东永乐江段图府、大洞等村。现存珍稀动物有花百狸、小灵猫、灰喜鹊、猫头鹰、华南兔等19种。

人口民族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进士陈纯夫部分后裔,世居境内。清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境内部分冶炼业者,为谋生计,经广东出境港、澳,定居南洋。1952年,境内总人口为23354人。随着居民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增长加快,至1982年,境内总人口达38973人。30年间,总人口增长66.88%,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75‰。之后,政府重视计划生育,2004年柏林镇、洞口乡双双被评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至2014年,全镇总人口52000人,32年间,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8‰,比前30年下降了13.11介千分点。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5人,处全县中等偏稀水平。少数民族有蒙、回、藏3族9人。

经济发展

经济综述

境域经济,传统以农为本,还有部分村民从事金银冶炼。至1984年,柏林、洞口2社共计地区生产总值1607.09万元,农、工、商三业产值结构比依次为73.74:22.50:3.76,农业优势明显;财政收入为36 6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仅323.38元。1980年代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境内烤烟、运输、商贸、饮食等产业全面兴起,金银冶炼强势崛起,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2007年后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十强乡镇。2013年、2014年,连续2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十强乡镇第一名。2014年末,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52.5亿元,其中农、工、商三产业的比重依次为4.5:50.17:44.83;财政收入2.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26854元。与1984年相比,农业所占比重下降69.24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18.88个百分点,商业比重上升41.07个百分点;工商业长足发展,财政与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长。

农业

种植业 清代,镇内种植业以稻作为主,辅以晒烟、红薯,花生、蔬菜等。新中国成立后,境内按派购任务种植棉花等作物。20世纪60年代,改晒烟为烤烟。1987年,湖南省烟草公司确定柏林镇、洞口乡为优质烤烟生产基地。1995年后,先后存天里坪、洞口、同心、朝阳、青路、公平等村开发冰糖橙基地267公顷。次年,在卡白林村建立大棚蔬菜基地。1999年,洞口被评为市烤烟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后,相继建成青路村等557公顷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开辟枫坪等村优质稻示范、绿地源花卉、金丽苗圃等生态农业基地。至2014年,全镇存有耕地面积28202公顷,年产粮食27659吨,收购烟叶10800吨,年产蔬菜28816吨,冰糖橙4005吨。比1984年,耕地增长3.5%,粮食增长19.37%,烤烟增长552.8倍,蔬菜增长38.6倍,水果增长315.6倍。

林业 清代,境内传统林业主产杉、松、竹、油茶。民国29年(1940),柏林、洞口列为植桐推广区。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推行封山育林。1953年长乐洞张坊联互助组,订立护林公约,派人轮守公山,封山育松延绵3公里,《湘南农民报》作专题报道。1958年,山林权属打乱,森林过伐,高山、高屋大队原有松林800公顷,被大炼钢铁、大办食堂砍光。1961年后,山林下放给生产队经营。1964年被列为全省杉木林基地,先后建成公社、大队林场22个。1982年完成境内林业“三定”工作。1997年实施退耕还林、建设长江防护林,“三难地”绿化攻坚。引进推广工业用材林新树种一桉树,在柏林、洞口造林2400公顷。1999年,洞口乡被评为全市安全文明林区达标单位。2009年10月,启动青路、公平、朝阳、杨树、同心666公顷油茶开发工程。2012年筹资200万元,完成造林245.7公顷,完成省道境内段18公里两侧绿化造林,沿线新增桉树林400公顷,扩至1067公顷;投资2000万元,连片开发生物柴油原料林“千年桐”333公顷。2014年,全镇林地4736公顷,年产茶油18吨,活立木蓄积19.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8%。

养殖业 明代,境内白泥塘集市已形成仔猪、耕牛交易市扬。明万历年间,境内始有木陂塘等池塘养鱼。1955年龙潭村石壁垅水库建成后,境内开始水库养鱼。1958年,境内创办柏林和洞口2个集体猪场。1984年,境内2社年出栏生猪1.04万头,出笼家禽6.03万羽,产鲜鱼359.6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县在柏林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四黄鸡基地和塘库养鱼基地。1990年,柏林、洞口引进长毛兔366只繁育推广,杨树村办起利民丰生态养殖场,陈门村新塘组李水健创办个体养猪场等,推动境内规模化养殖。2002年龙潭水库引进银鱼,探索深水位养殖模式。2007年在虹桥村建成20公顷中华鲟鱼养殖基地。2014年,全镇出栏生猪7万头,出笼家禽63.6万羽,产鲜鱼1654吨。与1984年相比,生猪年出栏增长5.73倍,家禽年出笼增长9.55倍,年产鲜鱼增长3.6倍。

工业

冶炼业 明末清初,柏林有人开始冶炼金银。尔后,父传子承,师授徒继,发展成民间传统工艺,行业时续时断。民国27年(1938),曹祖芳在白泥塘墟兴建铁厂。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境内建立柏林、洞口铁厂。1970年,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兴起从废渣废料中提取金、银、铜。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鄯分有冶炼技术的人从公社冶炼厂分离出来,从事个体或联户冶炼。至1984年,境内冶炼户达1740户2074人,占全境总户数的24.8%,冶炼纯收入超万元的户有104户,荷塘村李江新等冶炼大户年纯收入上10万元。是年,全境冶炼产值521.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8%。1998年开始整治冶炼污染,建立柏林工业园,当年入园冶炼企业12家。2002年建立洞口工业园,当年入园冶炼企业6家。是年,境内2乡镇有冶炼企业238家,年产黄金1吨,白银1000吨,铋500吨。年产值10亿元重点企业有永星、雄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及洞口冶炼厂等。冶炼大户有九团村王时清、马桥村谭雄玉、荷塘村李江新、口泉村陈日新、朝阳村马小文、洞口村刘小文、马国雄等。2010年开始合法企业与非法企业的市场剥离,强行关闭非法冶炼企业100家。2013年,54家冶炼企业整合升级入驻柏林工业园。至2014年,全镇冶炼增加值达25.68亿元,占工业总产的98%。

加工制造业 清末,高山堂冲开设窑厂,烧制缸、瓮、坛、罐、盘等。1952年,龙王市一带盛行种席草编织草席。1956年,柏林兴办铁木社、造纸厂,洞口相继成立铁木社。1963年,柏林铗木社生产家具,销往株洲、长沙。20世纪80年代,长乐十八家,家家编草席。20世纪90年代,境内兴起金银首饰工坊40家,新型工业荣鹏金属、鑫裕环保等企业崛起。至2014年,全镇加工制造业增加值1467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0.56%。

建筑建材 业1956年,农业社将农村泥木匠组建专业队,承包乡村小型砖混建筑工程。1969年,柏林公社成立建筑队。1984年后,柏林、洞口2社办起砖厂、瓦厂、采石场、石灰厂、河沙场。2006年,洞口乡投资200万元,建成机砖厂,日产真空砖1万块。2014年,举办首批规范农村建房建筑工匠培训班,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00人。是年,全镇建筑业增加值3773万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44%。

柏林工业园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为营造冶炼宽松环境,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作法,从宽办理115家个体、8家集体的营业执照。直至20世纪90年代发生2起重大污染事故后,于1999年开始采取整治措施,决定创办柏林工业小区,集约管理。2002年,在柏林镇驻地开创省级乡镇工业园区的同时,洞口乡亦在青路村开办工业项目区。2012年原洞口乡并入柏林镇,正式启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永兴县柏林工业园建设,根据“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剡、高门槛入驻、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的原则,建成多功能现代化园区。新工业园位于龙王市、青路、金盆3村地域。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0亿元,规划入驻企业24家。至2014年,完成征地420公顷,安置搬迁85户;完成园区工业大道、柏林大道水泥硬化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工业园区路网骨架、110千伏输变电站、原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工程。雄风、琼鑫、意水、金润、荣鹏、鑫裕环保、强胜、富康、华鑫、众兴环保、建勋环保、佳盛、红鹰铋业、金源、东宸等15家企业已签订入园协议书。其中雄风公司已完成一期厂房及设备建设,琼鑫、鑫裕环保、意水、金润、荣鹏等5家亦已破土动工。

商贸服务业

商贸业 清光绪九年(1883),境域始建白泥塘(柏林)、洞口、龙王市3墟。白泥塘墟有街道4条、巷道12条。民国初年,柏林兴建商业步街连接老墟,道旁开设18家绸缎及日杂等店铺。新中国成立后,李文中成为柏林首个私营业主,资本额达5万元。1979年柏林、洞口、龙王市、天里坪新农贸市场建成开业,至1988年,有个体工商户458户。1992年,柏林改造老市场为商业步街,新建华侨街、金银首饰加工一条街、金银铁铺行等。1997年,柏林华侨街有首饰店40家,做金银转手生意者达2000人,成为永兴“中国银都之都”的招牌。2004年后,洞口建成商业街、农贸市场,柏林美佳超市等相继开业。至2014年,全镇商贸增加值14.05亿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60%。

运输业 新中国成立前,运输靠步行肩挑,境内流传着“一百零八根扁担”的民谣。1958年永(兴)安(仁)公路通车,结束了长途运输靠人挑的历史。1971年,永丰(柏林)公社拖拉机站购进“洞庭130汽车”1辆,开办境内运输业。20世纪80年代,境内冶炼业崛起,交易频繁、货运忙碌,联户和个体运输业快速发展。至2014年,全镇运输业增加值5.85亿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25%。

服务业 清代,境内墟场逢墟设土灶、市酒肴,有伙铺、茶馆、剃头店等。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开办柏林、洞口旅社。1980年后,柏林、洞口分别兴办饮食店、电影队、理发店和照相馆等社办服务企业。1986年,柏林宾馆建成,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1996年商业流遁体制改革后,个体私营服务业跃居主导地位,境内的餐饮、旅馆、夜宵、茶楼、美容美发、摄影照相、打字复印等业盛行。至2014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3.51亿元,占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的1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清代,境内无官道,仅有乡村步道。1958年永(兴)安(仁)公路竣工通车,南自太和入境杜泥,经四联、柏林、荷塘、枫坪、龙王市,由金盆出境安仁;同年,柏林建成客运汽车站。1960年修通天里坪至洞口县道。1966年柏林桥建成通车。20世纪70年代,修通洞口至大洞、洞口至东坪2条最难修的山区公路。1988年洞口大桥建成通车。1999年,境内开展公路大会战,至2002年建成乡村公路21条95公里,入村率100%。2007年16个村的通村公路相继完成水泥硬化。2008年投资32万元,建成洞口汽车客运站。至2014年末,全镇通村公路32条126公里,全部水泥硬化,通组水泥公路达140公里。

邮政电信

邮政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境属县北

邮路。民国15年( 1926),境内柏林塘、洞口属县中路投递点。1956年通邮到各高级社,1958年通邮到生产队。1968年开通县城至柏林委办汽车邮路,1982年柏林邮电支局先后开办国际给据函件。2014年末,镇内有邮政网点32家,村组通邮率100%。

电信 民国22年(1933),县架通洞义乡电话,民国37年(1948)始通磁石电话。1953年,架设柏林市一龙王铺、八角庙一洞口墟电话区乡线。1960年,100%的大队、25%的生产队通电话。1990年全镇开通1100门自动电话,1993年升级为数字程控电话。1994年开通模拟移动电话基站。1996年开通139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1998年建成光纤数字传输网络。2002年,境内共有程控电话9582部,电话入户率83.11%;共有手机10802部,手机入户率93.7%。2013年境内开通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2014年有电信服务网点32家,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用户普及率为30.35%;移动电话用户11413户,用户普及率为99%。

供电饮水

供电 1978年,境内建设图府一级电站,总装机容量625千瓦;同年,新建柏林供(变)电站,供输卡白林、洞口等公社,开始境内照明用电。1979年建成柏林至洞口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990年架通鹿鸣、大水供电线路,实现境域电网全覆盖。1999年,图府二级电站建成发电。2002年,全面完成农网改造,供电入户率、可靠率均达100%。2004年投资100万元改造图府一级电站。2007年图府一、二级电站全年发电量达1400万千瓦时。2014年,柏林工业园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为境内“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提供电源保障。

饮水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居民饮水多用井水,部分汲取溪流或池塘之水。1 953年开女厶增建水井。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强水源卫生管理,实行改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环境。1994年,柏林镇在石壁垅水库建成日产5200万吨自来水厂。2002年洞口乡在南山口水库建成自来水厂供水。2007年境内启动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清洁饮水入户率87.89%。2013年建成柏太引水工程供水,2014年完成洞口水厂改建。是年年末,新建安全饮水工程6处,解决最后一批63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镇清洁饮水入户率达100%。

水利建设

明代,木陂塘为境内最早蓄水工程。清代,相继建有洞口大塘、车陂、小陂等蓄、引、提水工程。1955年,境内首建石壁垅水库。至1959年,先后建成龙潭村龙潭、高屋村秀林塘、长乐村塘山垅、高屋村上塘冲、高岭村来得垅、二甲村新家冲、洞口村南山口、陈门村长龙、枫坪村草塘冲等水库,其中龙潭水库是全县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1963年凿通桃林等隧洞,串通龙潭与石壁垅2水库,成立石壁垅水库管理所。1966年,地处龙形市的青山垅水库破土动工后,境内同步启动配套灌渠工程,连通青(山垅)柏(林)干渠,联结龙潭、石壁垅水库,引申柏双、柏永、永安干渠3条,虹桥、排杨、天洞等支渠26条71.3公里。1975年,增修大洞村狮子口水库,1996年增修龙王市村茶叶垅水库,全境拥有水库11座,山塘1666口,灌渠384.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96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2.18%。2006年后,柏林、洞口2乡镇共投资1200万元,兴建13个村烟水配套工程;投资420万元,整修茶叶垅、塘山垅水库等各类水利工程22处。2014年年末,完成上塘冲等3座小I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20处,新增除涝面积134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000公顷。

村镇建设

驻地 清光绪九年(1883),驻地始建白泥塘(柏林)圩,有街道4条、巷道12条。民国初年,兴建商业步街,连接老墟街、虹门老街、粮油街等。新中国建立后,驻地设有邮电所、供销社、粮站、食品站、农行营业所、信用社等。1986年柏林设为建制镇,开始改建老市场,新建华侨街、金银首饰加工一条街等。1999年,启动柏林汽车站、柏林工业园、老街拆迁改造等首批工程。2000年至2002年,建成华侨街、车站路、新街、柏林大道等街道4条5160米。完成公房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小广场1200平方米,政府大院10670平方米。2007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柏林大道二期工程、柏银大厦、国土大厦等。2009年,启动柏林新区开发项目,新建柏林大市场、中心广场、新车站及道路工程等。至2012年,镇区共有12条街道,总长8.4公里,城镇面积由1997年的0.8平方公里扩增到4平方公垦。嗣后,提质改造美佳花园、宜佳花园、银鑫花园、柏银大厦、中心烟草仓储基地、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福佳酒楼等一批精品项目;完善省道209线1100米景观大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及柏林广场、柏林大道、华侨街;完成木陂仙生态公园亮化、绿化及环山公路建设,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驻地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湖南省小城镇“特色镇”、郴州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村庄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民居普遍为土砖平房,赤贫者居无定所。新中国成立后,无房者分得地主房产。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集体占用部分私房。20世纪60年代纠正“平调风”后,逐步增加住房建设。尤以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住房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境内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9年的24平方米增至2002年的38平方米。虹桥村大沙坪组新村,户型由“四逢三间”向一厅数室的套间转化,住房、厨房、浴室、卫生间以及猪圈、杂屋、晒谷坪等形成整体配套。2007年,东坪村兴起新一轮建房高潮,一期15家农户,规范建筑3500平方米,成为洞口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12年柏林、洞口2乡镇合并后,注重统筹发展,按照“一村一景”的原则,完成标准图集建房62套。建设柏林村商贺物流区、枫坪村天里坪工业服务区,洞口村生态休闲服务区,以及荷塘、杜泥、龙王市、公平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了32个村54.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安装路灯216盏,建成村级文体小广场8个,拆除违章建筑、废旧危房、杂房等800多间,完成改厕1886座,全镇村容村貌发生显著改变。相继有桃林、九团等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教育 清乾隆年间,境内按姓氏宗族创设义学,先后办有黄、马、陈等姓氏族学。清末民初,废科举、兴学堂,境内改设柏林兴隆山、枫坪草堂冲、龙王市、杨武塘、洞口等小学堂。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和改造旧有学校,境内23个小乡基本普及小学。1958年,贯彻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每个大队都兴办了简易小学,县在柏林建立第四中学,洞口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1963年,龙王市村王远才在高屋村尹氏宗祠创办永兴利群中学,1964年更名为永兴柏林农业中学。1969年,四中开设高中班。“文化大革命”中的1976年,永丰公社(柏林)创办“五七”大学,当年招收高中新生56名。1978年,“五七”大学更名“五七”中学。1983年洞口设立中学。1992年,旅港湖南同乡会副理事长尹戒非,捐资80万元,在家乡高屋村兴建斯攸小学,助推境内建校热。1993年,“五七”中学改称为柏林一中,柏林农中改制为柏林二中。1994年,旅台永兴同乡会会长郭通熊为家乡兴建马桥小学捐资28万元。1995年,港胞后裔郭振华与父亲等3人捐资90万元,兴建家乡马桥学校。2003年,柏林一中、二中合并为卡白林中学,随之境内中小学逐步由当年的30所调减到2014年的9所,即3所中小学,6个教学点。为适应新形势需求,投入160万元,完成柏林中心小学和洞口学校2所寄宿制学校的改造维修。是年,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为100%。

科技 清光绪年间,冶炼工艺独特,流传港、全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等白泥塘(柏林)的金银澳、东南亚等地。民国31年(1942),县农业推广所存洞义乡(柏林)特约农户间作双季稻。1954年至1957年,各农北社普遍建立农业技术研究小组。1 958年,龙潭水库工地推行独轮车、前进夯压器、土起重机等新式工具。1974年建立柏林、洞口公社农技站和各大队农科队、各生产队农科小组。1981年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解体。1984年,境内2乡都成立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及科协等科技组织,村以下以科技示范户取代原推广网络。同年,口泉村陈日升杂交稻制种技术在全县推广。2000年,柏林镇成功创建湖南省星火科技示范镇。2007年,柏林铋业集团等公司成功采用“火法+湿法”相结合的综合冶炼同收技术;洞口鑫裕环保镍业公司新上马一条湿法生产线,提高产业竞争力。20 1 0年鑫裕环保高科技含镍污泥火、湿法处理提取镍技术,填补省镍冶炼行业的空白。2011年至2014年,全镇共获得冶炼技术专利33项,荣鹏金属公司的“从含碲料中用三沉淀法提取高纯碲工艺”等1 0项冶炼工艺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末,全镇有科研研发中心3个,各类科技人才12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7人,经营管理人才164人,技能人才102人,农村实用人才870人。

文化体育

文化 民间有节令喜庚演戏的风俗,清末皮影戏传入柏林。民国初年,在四联村设立大成会馆。1956年成立柏林剧团,深受群众欢迎。1974年,洞口建立8.75毫米机电影放映队,柏林建立16毫米机电影放映队。1978年各大队建有广播放大站,生产队都通广播。1981年,建成柏林影剧院。1988年,境内2乡镇均成立文化站,建有业余剧团,电视机进入农家。2002年,有线电视入户率62.4%。2004年至2005年,电影放映员马恭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送电影下乡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2010年马恭志被评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湖南省劳动模范。2011年,金鹅寨被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洞口皮影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镇筹资编纂《柏林人物春秋》,开创乡镇编修史志先例。是年末,全镇共有文化站2个,各类民间文艺表演团体6个,文化休闲广场4处,村文化活动室18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皮影传承室1个,各类图书室10个,农家书屋32个,免费读书吧5个,电视综合覆盖率86%。

体育 明清时期,境内民间以村设馆延师,练拳习武。新中国成立后,境内传承节日时兴舞龙耍狮的习俗。1987年,柏林镇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乡(镇)篮球赛;洞口乡代表队参加全县首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2010年成立柏林镇乒乓球协会,次年获得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12年组队到上海参加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会。2014年末,有体育场地35处,农民健身工程15个,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15248人,占常住人口的34.7%。

医疗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白泥塘墟有药铺2家。1952年,建立柏林区卫生所。1953年,柏林墟各药铺组成柏林联合诊所。1958年,各大队组建卫生所。1961年,分设柏林、洞口公社卫生所。1965年,柏林公社卫生所改成农村地区医院。1970年,境内农村实行合作医疗。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合作医疗解体。1984年,柏林地区医院易名中心卫生院。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4年年末,境内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个,其中镇属卡白林、洞口2所卫生院,村级32所标准化卫生室和2所居委会卫生室。有专业卫生人员136人,平均每干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为404.33例/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章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44369人,参合率101%;办理大病救助227人。

社会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展尊老爱幼、反对弃婴等宣传。农业合作化后,集体对孤老残幼实行吃、住、穿、医、葬等“无保”。至21世纪初,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加强。推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帮困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落实农村低保待遇308人,柏林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增至38人。洞口乡投资38万元改建敬老院,入住孤寡老人34人。2014年末,有农村敬老院2所,农村五保供养72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77人,参保率为98%;农合参保44369人,参合率达100%。投入120万元,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47户。

特色地情

特色地情

金鹅寨 金鹅寨原名“河里寨”,位于九团村罗汉坦。据《永兴县志》载,“寨上”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咸丰五年( 1845)增砌石城。是罗汉寂隔壁村中湾里马用楫组织修建的。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侨乡 1840年前,永兴乡十无都白泥塘(柏林)一带,有人从金银首饰店的炉灰尘中,用土法提炼出金银。由于本地缺乏原料,便以技外出谋生。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伍福林首次进港开炉冶炼,成为永兴籍港澳同胞之先行。随后,有人下南洋,从事金银冶炼并定居。至2014年,柏林镇有华侨2000户3000人,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日本、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的侨胞与乡亲有通信通汇往来。

洞口皮影戏 清末,皮影戏传入县内,现全县仅存洞口一副皮影担,青路村曹汉元、曹习文二位七旬老艺人为今在世传承人,偶在娱神还愿场所演出。2011年,洞口皮影戏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著名人物

郭永昌( 1924 1994)柏林镇马桥村人。13岁时随父亲到香港淘金谋生。20世纪70年代,先后出任水昌金银冶炼公司、永宝冶炼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被委任香港深水涉区议会议员,1984年被授予英国女王荣誉勋章。1994年病逝于香港。

(曹玮亭供稿)

Copyright 2008-2025 Powered by czswdx.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22843号-1
主办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网站维护: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郴州日报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