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概况
北湖区概况
一、 地理位置
北湖区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之一的骑田岭北麓、郴州市中部,东与苏仙区接壤,南与宜章县、临武县交界,西与桂阳县相邻,北与苏仙区为伴。地理坐标在东经112°41′34″~113°05′11″,北纬25°25′53″~25°52′49″ 之间。北湖区地理位置优越,有京广复线铁、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有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省道1813线、郴嘉铁路横贯东西。北距长沙333公里,南距广州374公里。
二、 历史沿革
北湖区是郴州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具有220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秦设置郴县,开始建立郴城,西汉时设立桂阳郡,治所设在郴城。南北朝时曾改桂阳郡为郴州,隋唐五代在桂阳郡和郴州两名称间多次更改,五代时,因避庙讳改郴州为敦州,不久恢复旧称。宋代设立郴州军,元代设立郴州路,明清设立郴州直隶州,撤销郴县建置。民国初废州,设立郴县。1958年8月设立郴县郴州市,1959年11月建立湖南省郴州市,为县级市之始。1963年5月改为郴县郴州镇,实为县级镇,由郴州专区直辖。1977年12月,恢复郴州市。1994年12月,原郴州地区改为郴州市,原郴州市改为北湖区,北湖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三、 行政区划
区境辖5个镇、9乡(其中2个瑶族乡)、4个街道,共有128个村、1215个村民小组,35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居委会、715个居民小组。下辖郴江镇、鲁塘镇、石盖塘镇、华塘镇、万华岩镇、市郊乡、同和乡、保和乡、江口乡、永 春乡、芙蓉乡、南溪乡、月峰瑶族乡、大塘瑶族乡、人民路街道、燕泉街道、北湖街道、下湄桥街道。
四、 人口与民族
全区总人口29874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98人,城镇人口160858人,人口出生率11.2‰,自然增长率7.76‰,我区境内有瑶、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哈尼族、黎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仫佬族、撒拉族、京族、基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其中以瑶族为最多,占少数民族的67.73%。
五、 自然环境
全区土地面积为827平方公里,北湖区地形呈北东向长条形,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为西南端芙蓉乡境内的二尖山峰,高达1654米,最低海拔为北部同和乡大回湾仅135.2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貌齐全,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77.2%,岗地、平原面积仅占22.8%。
全区岭谷相间,冲垄溪河纵横交错,以仰天湖为分水岭,形成湘江、珠江两大水系。岭北为湘江水系,岭南为珠江水系。其流向是湘江(郴江、西河属湘江二级支流,东江一级支流)北去,武水(珠江一级支流)南流。湘江流域面积656.56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17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长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24条。
六、 自然资源
北湖区资源丰富。区境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区有耕地面积16.9万亩,林地面积89.7万亩,有动物资源151种,植物资源1251种,已探明的金属矿藏11种,非金属矿藏13种,其中鲁塘被誉为世界的“石墨之都”。区境旅游景点奇特壮观,有名震2000余年的义帝陵、剑泉,有唐宋文化名人曾在北湖为官、赋诗,如韩愈、秦观、周敦颐等留下千古名篇,近代有朱德、陈毅在此领导了著名的湖南起义。北湖公园被称为郴阳八景之一,万华岩溶洞钟乳林立,仰天湖被誉为南国草园,仰天巨佛天然妙成,仙岭水库、四清水库是城市休闲消暑的极佳去处,梦里故乡、龙女温泉让人重归自然,城区五岭广场、火车站广场等气势恢弘。
七、 气候
全区气候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但年内和年际气候变化较大,年内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是:春温多变日照少,夏热前涝后多旱,初秋湿热晚秋凉,冬有霜雪严寒短,气候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68.6小时,无霜期290天。主要是大于或高于10℃积温相差大和年降雨量差别大,全区历年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西南山区为1500-1700毫米,降雨最多年为2247.6毫米,最少年为901.6毫米,年降水日181.1天,年平均蒸发量1540.7毫米。